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81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2篇
各国政治   25篇
工人农民   57篇
世界政治   78篇
外交国际关系   52篇
法律   1024篇
中国共产党   794篇
中国政治   1217篇
政治理论   363篇
综合类   636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16篇
  2022年   109篇
  2021年   146篇
  2020年   179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121篇
  2015年   263篇
  2014年   534篇
  2013年   262篇
  2012年   252篇
  2011年   261篇
  2010年   245篇
  2009年   257篇
  2008年   227篇
  2007年   163篇
  2006年   153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123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134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91.
关于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陪审制度是指国家审判机关吸收非法律职业者参加法庭审判,与职业法官共同行使审判权的司法制度。其初衷在于扩大司法民主、强化司法监督、实现司法公正,但在制度层面却有重大缺陷。  相似文献   
992.
基层掠影     
《人民调解》2008,(2):F0003-F0003
去年12月6日,北京市怀柔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区司法局组织了“人文奥运、法治同行”迎奥运法律知识大赛。图为大赛现场。  相似文献   
993.
财产犯罪认定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财产犯罪的有因与无因的问题。如果客观上采取了属于财产犯罪的手段,但之前存在经济纠纷或其他特殊的原因,那么行为人即使实施刑法所规定的某些财产犯罪手段取得了财物,也不能构成财产犯罪。这在认定财产犯罪上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也是财产犯罪与某些民事纠纷相区分的标志。  相似文献   
994.
本文着眼于"挪而未用"之定性到挪用公款罪既遂与未遂的认定,从实然与应然的角度指出"挪而未用"是既遂,并认为"用"的行为是量刑情节不是犯罪构成要件,并建议本罪作出法条修改。  相似文献   
995.
乡政村治格局下"村官"腐败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市场经济和农村城镇化的大背景下,"村官"腐败愈演愈烈.从"他律"的视角考查,"村官"腐败的根本原因是监督缺位.要遏制"村官"腐败的势头,必须从规范国家公权和社会治权的权力运行机制、设立专门的农民维权或监督基金、提高农民自身的组织程度等方面入手,形成防治"村官"腐败的合力.  相似文献   
996.
资源配置制度公正是实现社会秩序正常运转、和谐运行的基本条件,因为它会带来公平、正义的社会交往秩序,并由此使社会交往关系趋于和谐.然而,制度本身的运作,以及社会成员进行交往本身还必须遵循一个基本的程序,这就是契约交往和契约运作程序,从而,公正合理的契约交往制度及契约交往过程,就成为实现资源的公平合理配置,进而实现社会秩序正常运转和社会生活秩序和谐的最基本的程序性条件.  相似文献   
997.
在风云变幻、政坛人物走马灯式更换的民国时期,被称为"山西王"的阎锡山却从辛亥革命开始,在山西掌权长迭38年之久,在这期间,他推行了一系列的新政以巩固和维护自己的统治,其中,用民政治是其新政中极其重要的一方面.  相似文献   
998.
纵观古今中外发展历史,都是严峻的法治和良好的德治二者相互渗透、交叉运行维持着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在当今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只有将具有内在统一性的法治与德治紧密结合,实行德法兼治,才是治理国家的最佳方略。  相似文献   
999.
丽江市古城区西安街道寨后上村是一个典型的城中村,共有108户486位村民,38名党员。村党支部立足实际,创新载体,以建设富裕寨后、文明寨后、和谐寨后为目标,以党建立村,民主管村,产业富村,依法治村,文化活村  相似文献   
1000.
见义勇为在司法实践中,一般都以适用无因管理的规定作为普遍的处理方式。然这种处理方式已经带来了诸多问题,甚至造成道德滑坡的消极影响。本文将从《家有儿女》中的一个故事出发探究见义勇为者的赔偿责任认定问题,力求在道德要求和法律原则的价值权衡中找一个合适的支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