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8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篇
法律   34篇
中国共产党   132篇
中国政治   155篇
政治理论   82篇
综合类   3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正5月10日,由贵阳北大资源主办的"北大资源大讲堂"在贵阳北大资源·梦想城城项目新文化体验中心首次开讲,北京大学贵州校友会馆授牌仪式同日举行。此次活动邀请到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生活方式研究院联席院长,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颐武担纲首讲嘉宾。张颐武教授是我国著名评论家,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当代文学、大众文化和文化理论。著有《在边缘处追索》、《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思想的踪迹》等多本论著。作为国学研究的领军人物,张颐武教授此次为贵阳市民带来一场"国学与当下人生"的文化盛宴。当天,会场内座无虚席,讲座结束后一位现场听众激动的说:"从没想过在家门口就能听到北大教授的讲座,我一边听一边记,3个小时一转眼就过去了,一直着都不觉得累。"  相似文献   
12.
三个抄写员     
佚名 《政府法制》2012,(23):46-46
黎锦熙是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民国头十年他在湖南办报,当时帮他誊写文稿的有三个人。  相似文献   
13.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说,人一生有三个基本错误不能犯:一是德薄而位尊,二是智小而谋大,三是力小而任重。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如果德与位不相适应,思想就会出问题,  相似文献   
14.
王泽民 《前进》2011,(1):54-54
记载孔子言行的《论语》,是两千多年来所有读书人的必读之书。它对我的成长和思想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盛产各种各样的“大师”.从特异功能大师到气功大师.从国学大师到养生大师.昨天的大师倒下.明天的大师突起。制造大师。迷信大师,消费大师或者被大师消费.最后再“毁灭”大师.这似乎已经成了国人生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6.
刘继兴 《各界》2014,(9):6-7
在20世纪30年代,我国有四位国学大师:太仓唐文治,余杭章炳麟,吴江金松岑,无锡钱基博。今之世人,多知钱钟书而不知其父钱基博。其实,钱基博的国学造诣在儿子钱钟书之上。古今父子皆为大师者十分罕见,无锡走出的这对父子就是这样的佼佼者。那么,钱基博是如何教育儿子钱钟书的?钱基博,字子泉,号潜庐,生于1887年,与弟基厚孪生,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古文学家、文史专家和教育家。他自幼聪明好学,5岁由长兄子兰授课,9岁读完《四书》、《五经》和《古文翼》并能背诵。10岁时由伯父仲眉课以《史记》和唐宋八大家文选,并教其学习写作策论。  相似文献   
17.
未见颜色     
偶遇一本有声读物,名为《论语心得》。书中提到了孔子交朋友的原则:"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书的作者是一位国学大师,对原文做了非常细致的解读。特别当谈到"未见颜色而言为之瞽"一句时,国学大师讲道:"这就厉害了,就是瞎子,跟朋友谈话,不了解朋友内心想什么,就随便说。"随后这位国学大师又举了一个例子:"美国有一个演员叫费雯丽,得过奥斯卡金像奖。她出访欧洲,一走出停机坪,就有一大群记者涌上来采访她,其中有一个记者  相似文献   
18.
高安三小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现有2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200余名。学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水,以人文精神见长,以文化品味显优.以创新教育成特”的办学理念,  相似文献   
19.
国学赏析     
《侨园》2014,(10):36-36
【选自】《论语·里仁》原文】子曰:"放(1)手"利而行,多怨(2)。"【注释】(1)放:音fang,同仿,效法,引申为追求。(2)怨:别人的怨恨。【译文】孔子说:"为追求利益而行动,就会招致更多的怨恨。"【评析】本章也谈义与利的问题。孔子认为,作为具有高尚人格的君子,他不会总是考虑个人利益的得与失,更不会一心追求个人利益,否则,就会招致来自各方的怨恨和指责。这里仍谈先义后利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青年时期的周恩来,是在民族危机、西学东渐的背景下思索“国学”与“国魂”问题的,是把“国学”、“国魂”置于关乎民族存亡、国之安危的高度来肯定其价值存在的。周恩来青年时代成长的过程,就是在各方面熏陶下不断吸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过程,他从小就树立了“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志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