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1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42篇
工人农民   7篇
世界政治   241篇
外交国际关系   576篇
法律   307篇
中国共产党   351篇
中国政治   493篇
政治理论   144篇
综合类   248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261篇
  2013年   183篇
  2012年   154篇
  2011年   155篇
  2010年   160篇
  2009年   159篇
  2008年   163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赵斌 《当代世界》2021,(5):34-40
气候变化是国际问题研究的热点与难点,也是全球治理理论与实践的重要议题.肇始于西方世界工业化时代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是一种典型的集体行动难题.全球气候政治博弈反衬出新的全球失序,全球气候治理机制亦一度失灵并面临诸多现实困境.实现全球气候政治的公平正义,是确保全球气候治理善治和全球气候政治发展航向的根本遵循."退向未来",进行必要的伦理反思,促进自然的和谐与人的复归,才能更好解决日益严峻的气候治理困境.  相似文献   
992.
《俄罗斯研究》2021,(3):30-50
中俄美欧互动关系是百年变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战略思维和整体论有助于弥补现有四方关系研究。冷战结束以来,中俄美欧战略关系总体稳定,但又因内外环境变化而发生动态调整。美国拜登政府上台后,四方关系面临新的重要变化。中俄美欧战略互动位于历史的十字路口,四方在发展主题和命题、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时代思想意识等方面的互动具有重大而深刻的战略意义。中俄美欧任何一方都不能单独主导当前和未来的国际关系和世界事务,但有可能在互动中实现更大的发展和获得更加主动的地位。国际社会不仅要反应式避免"新冷战",更要主动地营造新的国际合作环境和建构新型国际关系。  相似文献   
993.
"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一项重要的全球治理和国家发展方案,它有两个主要对外目标,同时也面临着三大问题。为了促进这两个目标的实现并克服其三大问题,借鉴国际关系对冲理论,本文认为中国还应打造一个具有稳定性与平衡性的周边三环外交体系。所谓的"环"即是战略关系圈,中国周边三环外交体系的第一环在大国层面,第二环在周边区域首强国家层面,第三环在周边战略支点国家层面。这三环根据对立统一和相反相成的对冲原理相互连接、相互影响而构成一个战略关系网,这个战略关系网就是中国周边三环外交体系,它是"一带一路"建设必要的补充与保障。  相似文献   
994.
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最主要的时代特征当属于大国性,这种大国性特征主要表现为大国外交和大国崛起,大国崛起是一个历史进程,大国外交是新时期中国外交的时代主题特征,大国外交伴随着大国崛起进程对当下以及今后中国外交的发展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理解新形势下中国的大国崛起和大国外交,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寻找中国外交大国性的重点布局以及主题实践。从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的实践来看,周边地区是中国崛起的主要战略依托,并依此重点以经济外交为主要着力点,构建中国崛起的大国秩序。  相似文献   
995.
随着特朗普当选并就任美国总统,其经济政策方案渐成体系,形成了一套对内新自由主义,即强调减少国家管制、激发市场活力、削弱福利国家;对外实行保护主义和本土主义,强调美国本土经济利益的“特朗普经济学”.“特朗普经济学”迎合了美国中下阶层民众的心理,充分反映了美国所处的经济和外交困境.“特朗普经济学”的实施将为中美经贸关系带来诸多不确定性,中国需充分研究特朗普采取的政策举措,精心准备相应预案.  相似文献   
996.
中国的对外战略究竟是什么样的选择,已成为当今世人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中国从中华传统政治文化的深厚积淀中,提出一系列中国方案和中国理念。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观就是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以共存观和共建观及共享观为核心内涵,增进人类共同利益发展。"一带一路"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以合作共赢助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构建新型合作观、树立新型共赢观,走向新型全球化时代。中国的新型大国观为世界经济发展模式未来走向,为解决全球治理和国际秩序的难题与困境,提出凝聚中国智慧并具有中国特色的答案和道路,为国际社会提供有效的全球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997.
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世界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有两个梦想:一个是"中国梦",一个就是构建"共有共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梦",两者相辅相成,互为机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生动呈现,是中国在问鼎世界强国之际的政策表达,旨在回答"中国到底想要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之问。这一思想立意高远,为21世纪国际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具有时代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998.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新的国际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外交思想,兼具"使命意识"、"时代精神"、"创新思维"和"战略意识"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得以形成,并对新形势下的中国外交提供了动力和行动指引,充分引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践,促进新型外交格局的形成。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在坚持中国特色大国自信和维护自身主权、安全、发展权益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全球治理理念创新和实践创新,深化以发展全球伙伴关系为目标的全方位外交格局,确立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引领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并努力维护亚洲地区包括中国周边地区的稳定,帮助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价值观以及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指引下,中国外交已经在诸多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999.
党的十九大报告以高度的历史自觉指明,今天的中国已经处在了"新时代"的历史发展方位上。未来十年事关"两个一百年"目标的第一阶段,这在客观上要求中国必须把握未来发展趋势,从而做到趋利避害。尽管战后的制度设计仍在提供着巨大的稳定性,但是未来十年世界发展的总体趋势表明,世界的不确定性将持续提升。十九大报告向世界宣示了中国的战略选择,它不仅具有极其深刻的世界历史意义,也为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注入了一股强大的确定性力量。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中国既要保持战略定力,预为之谋;同时,更要避免战略冒进,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受挫。  相似文献   
1000.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应该放到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加以考察。当代,随着中国以大国的姿态和平崛起,爱国主义面临着诸多挑战。大国心态是顺应时势的话题,是爱国主义内涵在新时期的丰富与发展。培养"自信、理性、负责、开放"的大国国民心态有利于消除妖魔化的爱国悖论,重塑爱国主义真谛,培养坚定的爱国主义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