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1篇
世界政治   39篇
外交国际关系   50篇
法律   59篇
中国共产党   74篇
中国政治   164篇
政治理论   67篇
综合类   12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农村基督教扩展迅速,而农村基督教得以扩展的直接原因是农民对于基督治病、消灾、降福、积德的相信,因此可以把农村基督徒分为“遗传型”基督徒,“灵验型”基督徒和“传递型”基督徒,农村由于种种原因,无法抗拒重大困难,更无法抗拒不可抗力的侵害,产生了心理上的无助和惶恐,而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农民生活在无保障的生活中,他们在熟人社会中,以有限的社会资源盘活着自己的生活,但在同一片蓝天下的农民往往境遇相似,谁也没有太大能力来帮助别人的,这种现实的压力产生了精神的渴求,希望能有一种超验的力量能够帮助无助的人们。农村没有排泄压力的途径,或者说很少有有效的途径,面对外界的压力,他们需要寻求相互的安慰,而忙碌的人们又没有这份闲暇,这也给农村基督教扩展提供了有利机会和空间;农村没有文化的有效宣传;农民没有公共生活的活动空间,而农村基督教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农民的这份需求,这是农村基督教得以扩展的深层原因。我们从访谈中发现,农村基督教的信仰并不是仅仅功利主义的“灵验”,农民在信仰基督时,也生发出心灵救赎的祈求,农民在信仰基督时是有精神上的要求的,他们生活在现实而又无新奇的环境中,内心同样升起了精神方面的需求,新农村建设就需要在这些基督教得以扩展的地方加以发展,把基督教提供的满足用新农村建设来提供,就能收到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2.
美国上世纪60年代的自由主义泛滥及其恶果激发了新保守派与基督教右翼的崛起。作为分别活跃于上层建筑领域和社会政治基层的两个新兴集团,新保守派与基督教右翼在共同目标的驱使下,通过竞相加入共和党阵营和建立全国性基督教右翼组织,实现了强有力的结盟。这一联盟支持共和党夺回了美国政坛的优势地位,并决定了美国社会近30年的整体保守趋势。新保守派与基督教右翼在外交立场上高度投契与一致,在两者联盟的主导下,布什政府针对中东伊斯兰世界推行了“自由、民主”神圣诉求下的反恐战争、铲除暴政和文明改造战略。但这一战略至今已使美国陷入日益严重而又难以摆脱的困境之中。  相似文献   
33.
王静 《新东方》2002,11(5):93-96
明朝中期,随着基督教意识形态的影响和中国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用,基督教开始传入海南岛,并从岛的东部和西北部逐步向黎苗族居住的五指山腹地延伸。基督教的传入对苗民的生活、社会与精神各方面均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4.
从近代教案看基督教与儒家思想的冲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家思想的中心是伦理规范,特点是泛伦理化,而基督教教义中也有许多世俗的伦理规范.冲突的焦点便是儒家宗法伦理等级观念的外在化"三纲五常"和基督教"上帝面前,从从平等".在近代中国以教案的形式围绕着君臣关系、父子关系、夫妻关系展开了冲突.  相似文献   
35.
马梅霞 《学理论》2009,(23):71-72
本文将以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这三大源自亚伯拉汗的同宗宗教为例,拟从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人际交往这两大方面来浅谈一下宗教对人生活和精神的影响。  相似文献   
36.
基督教运动是1922~1927年发生在全国范围的、反对帝国主叉利用宗教进行文化侵略和渗透的运动.人们纷纷组织起来,运动可谓轰轰烈烈.一方面,一些社团把对宗教尤其是对基督教的批判与反对帝国主义的文化渗透结合在一起,在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一些基督教社团和人士在运动中采取不同的态度和作法,对自身进行反省.运动在不同团体的推动和影响下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37.
宽容思想发源于宗教,《圣经》、《古兰经》、儒教和佛教的学说都包含有内在深刻的宽容思想。宗教宽容的政治化和法律化主要开始于17世纪洛克和培尔等学者的倡导,最终在美国的宪法及其修正案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但是,这一进程在伊斯兰国家和中国却长期未能得以顺利实现,宽容的实践仍然主要停留在宗教的层面。这是导致我国、伊斯兰国家和西方在政治、法律等领域出现本质差异的根本原因之一,也是宗教宽容在我国和伊斯兰国家仍然需要世俗化的主要理由。  相似文献   
38.
《党政论坛》2008,(10):31-31
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按基督教的说法,人生一世是考验。人死了,好人的灵魂升天。不好不坏又好又坏的人,灵魂受到了该当的惩罚,或得到充分的净化之后,例如经过炼狱里的烧炼,也能升天。我认为这种考验不公平。人生在世,遭遇不同,天赋不同。有人生在富裕的家里,又天生性情和顺,生活幸运,做一个好人很现成。  相似文献   
39.
李力争  徐弢 《学习月刊》2014,(18):30-31
所谓"设计论证明"(Design Argument),就是通过从宇宙中搜集一些具有明显的秩序性和目的性的事物,来证明一位智慧的宇宙设计师或造物主的存在。在基督教哲学中,系统的设计论证明并非始于基督教诞生之初的新约时代,而是始于中世纪经院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等,并在18世纪的自然神学中得到了最充分发展,当这种古典的设计论证明遭到大卫,休谟和康德等人一再批评,并因为达尔文进化论和“科学“然主义”的兴起而趋向衰落后,一批当代基督毂哲学家又开始通过新的方法来改进和完善过去的设计论证明。在这批基督教哲学家中,以牛津大学的基督教忻学教授理查德,斯温伯恩(Richard Swinbume)的新设计论证明及苊对自然主义的驳斥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40.
在甘肃天水的地方社会传统中,伏羲的形象大概可以归纳为先祖和山神,而对于基督徒来说,伏羲则是偶像。从伏羲的多重形象与乡村基督徒的信仰实践中,可以看到对同一文化符号的不同理解,以及呈现在符号意义解读上的丰富和多样性,也反映出不同人群之间多样的互动关系,有助于从断裂与延续的过程中去理解中国乡村基督教,并进而丰富对文化变迁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