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0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27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67篇
中国共产党   724篇
中国政治   567篇
政治理论   337篇
综合类   39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152篇
  2013年   221篇
  2012年   343篇
  2011年   393篇
  2010年   382篇
  2009年   198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31.
陈锡斌 《前沿》2012,(4):156-157
大学校园文化平台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重要平台之一。本文从文化概念的视角深入探讨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关系,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本质上就是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相契合的社会主义文化“人化”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指出:依托大学校园文化平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根本途径是从身到心、从知到行、从教育到生活。  相似文献   
32.
当前,日益凸显的社会矛盾、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输出、错误思潮的思想舆论、市场经济下的道德负面效应,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在此现实境遇中,唯有努力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方法,营造良好的思想舆论氛围,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道德风尚,才能有效应对各种挑战,顺利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  相似文献   
33.
一、宽领域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第一.高度重视和加强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我党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34.
中共早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表现出理论武装群众实现社会改造的强烈目的性,以及为达此目的而在三个层次进行转化的实践过程。即通过翻译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阐释其基本原理的科学性,进行语言逻辑的第一层次转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进行创造性思考并使之具体化,进行从形式到内容的第二层次转化;通过宣传和鼓动的通俗化,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第三层次转化。早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35.
不少学者就如何开发、利用传统文化,把它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大众化问题进行了探究。学者们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必要性、可能性及路径选择等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也存在一些缺点,主要表现为缺乏微观的、深入的研究。因此,今后的研究应在以下几方面努力:全面把握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系;加强微观研究,考虑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观念、特点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影响;结合群体特点,研究如何利用传统文化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36.
建国后十七年民族地区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要是从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宗教观的宣传普及三个方面进行的,并取得了较大的成功。总结这一时期的历史实践,可以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宝贵的启示。  相似文献   
37.
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历史分期的研究大致有六种思路:直接采用中国化分期法,以重大事件为界标,以代表人物为界标,以典型时期为界标,以传播的主要内容为界标,以传播状况的描述为界标。这些思路都有一定的启发性,但没有从总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矛盾,只局限于以社会问题,特别是以经济问题为核心的思考方式,只抓住了个别醒目事件,缺乏一种外部性、整体性的视角。  相似文献   
38.
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凸现了人民群众的认知主体地位,关注了大众的需要、情感和兴趣,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大众主体化;运用了大众熟悉的语言、思维方式和认知场域等认知中介因素,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采用各种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激发了大众的认知感悟和体验,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化。毛泽东的这些思想对今天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仍有着巨大的现实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39.
艾思奇先后在不同杂志的“哲学讲话”专栏发表了一系列通俗哲学文章.除部分汇编成《大众哲学》外,还有其他与之一脉相承的系列文章.这些文章成为艾思奇践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与“化大众”相结合的典范.  相似文献   
40.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在时代背景、内涵、对象、目的和途径方面进行深入反思。时代背景上,要抓住全球化、信息化的二十一世纪以及伟大成就和深层矛盾交错并存的中国国情;内涵上,要弄清学术性与实践性,单向性与双向性,理想性与现实性,宣传性与创新性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对象上,要从共性上把握人民群众思想中的怀疑、实用、虚无和神秘四种情感因素;目的上,要通过对"终极关怀"问题的积极阐释,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境界;途径上,必须借助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