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4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16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19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24篇
中国共产党   457篇
中国政治   149篇
政治理论   46篇
综合类   4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2篇
  1998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最早注意和分析农民问题的领导人之一。他在关于农民在革命中的地位和要求、建立农民协会、改造和领导农民自卫武装、发动青年去农民中进行革命启蒙教育等方面 ,都有独到的见解和思想。此外 ,他还在实践中亲自领导北方的农民运动。在我们党早年关于农民问题的探索中他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就 ,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2.
萧劲光自少年时期就酷爱军事,初次出国留学便选择了军事专业,参加了排长班的培训学习。在大革命的高潮中,他如愿以偿投笔从戎,但没有想到的是,穿上军装那天,他不是排长,更不是士兵,而是将军:正师级职务,中将军衔。晚年,萧劲光曾与人戏言,当了一辈子兵,提了两级军衔:从中将到大将。  相似文献   
123.
大革命失败后 ,在中共党内普遍存在着急躁复仇的情绪。由于党内领导人也存在“左”倾思想 ,于是 ,把革命形势判断为处于“高潮”时期 ;相反 ,陈独秀却比较冷静地注意到革命形势的不利局面 ,从而提出了“低潮”论。这种在当时看来“右倾”的观点与论调 ,自然受到党中央的批评。那么 ,陈独秀的低潮论与“左”倾中央的高潮论有什么区别呢 ?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它呢 ?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4.
周恩来是创建革命军队政治工作的先驱者之一。大革命时期,周恩来作为我党早期伟大革命家之一,高度重视和加强部队政治工作。在创建革命军队的过程中,他树立了军队政治工作在军队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总结出一套成功的政治工作经验并形成制度、拓宽丰富了军队政治工作主要内容、提出了一系列部队政治工作方针原则,为后来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5.
上世纪20年代,第一次国共合作中的湖南共产党人,在建党初期领导者毛泽东的影响下,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正确的革命统一战线政策,在大革命时期湖南的国共关系中,一直处于主动、推动及领导地位,创造了丰富而成功的历史经验,谱写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辉煌篇章。  相似文献   
126.
“红色文化”是近年来非常时髦的名词。什么是“红色文化”呢?目前没有一个固定的定义,但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解释。“红色文化”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各个阶段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革命历史文化,包括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的载体,具体指革命时期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及其能体现伟大精神的革命事件、遗迹、文物等。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建立自己的军队与政权,  相似文献   
127.
我大哥杨石魂,原名秉强,字昌义,1902年9月11日出生于普宁县钟堂村,1919年领导岭东学生响应“五四”爱国运动,被选为岭东学生联合会主席,1923年11月参加共青团,1925年3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大革命时期,一直在周恩来同志身  相似文献   
128.
<正>大革命时期周恩来曾到广东工作,并担任主要领导职务。在此期间,他对广东地区的革命斗争付出了很多心血。南昌起义后,周恩来又南下广东潮汕地区。粗略统计,周恩来建国前在广东遇险六次。  相似文献   
129.
<正>在李章达先生一生中的最后五年,是新中国成立和建设的五年,是他最自豪和最舒心的五年。李先生一生忧国忧民,被当时的华南分局代理书记陶铸誉为是一位优秀的党外布尔什维克。他上半生支持孙中山,下半生支持中国共产党。他15岁加入中国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参加反清讨袁护国革命,担任孙中山警卫团第二团团长兼大元帅府参军。大革命失败后联合国民党各民主派谴责蒋介石,转而倾向学习苏联,寻求苏联的帮助和支持。抗日战争时期,奔走呼号,积极  相似文献   
130.
井岗山革命根据地是在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和湘赣军民凭借井岗山的优越地势和民众基础,在同国民党反动势力血与火的博击中,开创的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的史册上,井岗山素以“中国革命的摇篮”著称于世。这个“摇蓝”的定位,突出表现在:它是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起点;它是中国共产党革命优良传统的源头;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篇。井岗山的斗争,代表了中国革命的新方向。井岗山的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条独特的中国式的革命道路一这就是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