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4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21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42篇
外交国际关系   97篇
法律   42篇
中国共产党   94篇
中国政治   109篇
政治理论   59篇
综合类   12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61.
大学生文化安全意识的培育,不但事关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而且关乎党和国家整体安全和中华民族未来发展。基于研究对象、文化自觉、风险甄别和主动维护四个维度建构问卷模型,对大学生文化安全意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可知,大学生整体文化自觉意识和显性风险甄别意识强,并且具有一定的文化主动维护意识。但同时其面临着国内外文化话语权之争、高校文化安全保障供给不足、文化传播网络化带来负面影响等挑战。为此,应通过构建总体国家安全大格局、强化高校引导作用、增强网络文化安全力等措施,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文化安全意识水平和能力,从而有效维护我国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562.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在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的便捷的同时,也成为恐怖主义分子喜好选择的隐性平台,网络恐怖主义愈渐成为反恐斗争领域的焦点问题.而高校作为优秀青年相对集中的场所,历来都是恐怖主义积极渗透的对象,也易成为恐怖袭击的重点目标.因此,高校应坚决防范网络恐怖主义,高度重视网络安全这一复杂严峻的非传统安全,深...  相似文献   
563.
创新与超越:新地缘政治与国家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地理关系谋划国家安全是地缘政治的本来使命.以扩张、对抗和谋霸为核心的传统地缘政治存在逻辑缺陷,不能合理解释当代国际政治现实,也无法有效应对国家安全面临的新挑战.为此,需要创新并超越传统地缘政治思维,以新地缘政治观来重新审视和谋划国家安全.中国在此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新安全观与和谐世界理论的提出与实践,表明新地缘政治具有相当的发展空间和现实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64.
565.
系统性风险是由系统内部相互联系与作用的风险组合而成的风险综合体,具有非线性与涌现性、连锁性与耦合性、跨界性与极端性等特征。新时代是我国现代化进程加快推进的关键期,也是风险挑战日益凸显期。现代化增加了孕灾环境的敏感性、增加了致灾因子间的联动性与承灾体的脆弱性,为各类风险滋生与蔓延、连锁与联动以及耦合演化为系统性风险提供了客观条件。针对当前我国面临的系统性政治风险、公共安全、经济金融风险、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风险,需要坚持系统思维,着力加强党中央对防范系统性风险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底线思维、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强化数智赋能系统性风险防范,打好防范系统性风险组合拳。  相似文献   
566.
中国官方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逐渐关注和重视各种非传统安全问题,先是以“新安全观”的名义,在国际场合提出一种非传统的国际安全观,后又以“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的提法,在中国国家安全实践中表达了一种非传统的安全威胁观,最终在2002年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非传统安全观。此后,中国的非传统安全观不断发展和丰富,在理论内在逻辑上既有对安全构成要素的非传统认知,又有对安全影响因素和安全威胁因素的非传统认知,还有对安全保障问题的非传统认知,而且在这些方面又都包括了国际安全与国家安全两个领域以及国家安全中的对外安全与对内安全两个方面,因而成为一种比较全面系统的非传统安全观。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围绕“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展开的国家安全论述,再次从安全构成要素、安全影响因素和威胁因素、特别是安全保障机制等方面,进一步彰显了中国这种既包容非传统安全问题又包容传统安全问题的综合性非传统安全观,其中最重要的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推进国家安全法治建设”,开创了一条国家安全保障顶层设计的新思路,在法治尚不健全的中国具有强烈的非传统安全保障色彩。  相似文献   
567.
《和平与发展》2021,(3):1-13,139-142
20世纪末,面对发生在全球和地区的地缘政治巨变,在稳定周边环境的外交实践中,中国政府初步形成了一种不同于冷战时期大国争霸的新型安全理念和安全模式。21世纪初,旨在解决中国与原苏联邻国边境地区军事安全问题的"上海五国"会晤机制正式升级为上海合作组织。从此,这一地区多边合作机制成为了中国践行新安全观的重要平台。在上海合作组织20年的发展历程中,新安全观不仅在地区安全活动中得到不断完善和升华,而且融入了各成员国高度认同的"上海精神"之中。面对世界百年变局,上海合作组织将担负起新的历史使命,新安全观也将在构建地区安全共同体的新实践中继续发挥重要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568.
初智勇 《欧洲研究》2023,(5):92-118+175
俄罗斯安全观随国际互动的性质与程度呈弹性变化,具有可变性与可塑性。其传统安全观基于“霍布斯意象”的权力导向模式,分为周边和欧洲国际体系两个层面。俄罗斯在周边主要奉行局部扩张战略,在欧洲国际体系主要奉行权力制衡战略。局部扩张与权力制衡有利于物理力量的积聚与国际平衡,使俄罗斯得以应对地缘不安全问题。但传统安全格局的稳定仍需大国在战略层面的国际共识加以维系。冷战后期,特别是冷战结束后的国际形势变化,促成非传统地缘竞争的国际格局。在新的国际情境下,俄罗斯传统安全观战略层面的共识成分逐渐向认知层面转化,并开始突破或超越“霍布斯意象”。俄罗斯新安全观呈现不同认知层次的三维投射。随着国际互动的性质与程度的变化,俄罗斯安全观的演变与发展呈双向可逆特征:既可以向未来迈进,也可以向传统回归。  相似文献   
569.
“非传统安全”观强调安全的立体性与综合性, 并把安全的着眼点重点放在保护人的 安全上, 其内容一般都涉及生态、社会、经济以及人类安全等领域。与传统安全相比, “非传统安 全”威胁的成因、影响、解决手段都有所不同, 但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 它还无法超越以国家为关注 中心的传统军事安全。  相似文献   
570.
中共二十大报告首次以专章部署国家安全工作,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局高度定位国家安全事业,旗帜鲜明地提出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整体规划。构建新安全格局既不是另起炉灶,也不是简单重复,而是在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上守正创新。守正方面,新安全格局是国家安全制度层叠的历史经验集成,在建制、渐进和突破期的国家安全格局变迁中逐渐形成内外统筹兼顾、多元功能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以及“党管安全”的国家安全归口领导机制;同时,新安全格局也是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安全实践的现实经验集成,体现为以系统观念、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的实践逻辑防范化解风险综合体。创新方面,新安全格局是在新发展阶段对既有国家安全体系和领导机制进行提质升级,从而到2035年远景目标实现时达成社会保持长期稳定、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全面加强的规范性目标。新安全格局对标新发展格局,在体系目标上打造“全域联动、立体高效”的国家安全体系,在状态目标上达到对内的社会安全稳固坚韧、公共安全治理有效和对外的大国博弈主动有为、海外利益保护得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