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61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9篇
各国政治   606篇
工人农民   23篇
世界政治   74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534篇
法律   254篇
中国共产党   1354篇
中国政治   1270篇
政治理论   386篇
综合类   799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114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139篇
  2020年   121篇
  2019年   132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147篇
  2015年   264篇
  2014年   700篇
  2013年   475篇
  2012年   612篇
  2011年   551篇
  2010年   482篇
  2009年   522篇
  2008年   481篇
  2007年   380篇
  2006年   352篇
  2005年   261篇
  2004年   211篇
  2003年   177篇
  2002年   189篇
  2001年   162篇
  2000年   11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缪建 《前沿》2006,10(9):237-240
普法战争后,阿尔萨斯和洛林问题对法德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论证阿尔萨斯和洛林问题在制约法国发展的同时,也缩小了德国的外交行动的空间,恶化了德国的地缘环境,成为法德和好的最大障碍,并诱发了法俄同盟的出现,最终导致俾斯麦外交体系的解体和德意志第二帝国的覆灭。  相似文献   
22.
曹连观 《金陵法律评论》2006,42(2):121-126,149
文艺有着深刻的伦理学内涵,优秀的文艺作品的道德意义就在于它是人性的敞亮与主体性的高扬。缺乏伦理学的视野,就无法全面把握文艺的本真特质。文艺作品不同于道德教科书,文艺所传达的不应是抽象的直白的信条,而应该是活的生活———经过作家审美创造的生活。但文艺毕竟不是超人类的存在,文艺展示自然、社会、人际、心灵,提供测试人生价值和人生态度的光谱,文艺家的主观命意、文艺作品的客观意蕴以及受众的解读与再创造,本身就是一定价值的自觉选择和自然涵纳。伦理道德在文艺作品中必须是符合审美要求的存在,明晰的个性化(典型化)与生动的感性化,是其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的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23.
在当今美国一国独大的现存国际秩序下, 不做挑战者也不做追随者应是中国大国外 交的原则。它的着力点是努力培育和营造国际关系的制度建设。这既包括在现有多边国际机制中 维护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的正当性, 在大国间健全联系机制, 也包括努力培育新的安全机制及相 互协助。中国周边外交是中国全方位外交的相切点。中国外交应在培育区域安全机制和加强区域 经济合作中与周边国家实现经济依存和安全信任。  相似文献   
24.
本文对“政党外交思想”和“党际关系理论”两个概念进行了区别,初步阐述了加强邓小平政党外交思想研究的重要意义;从指导思想、目标宗旨、主题判断、功能作用以及党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和策略艺术等方面阐明和构建了邓小平政党外交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5.
姜芳 《党史博采》2005,(11):4-5
文艺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除具配合政治基础的因素之外,应当具有其主体独立性.然而在"文革"这一特殊环境中,文艺却走上极端,成为了纯粹的政治符号.本文试从文艺理论思潮及文艺创作角度,浅析在文革时期文学艺术与政治的同构关系及其带给我们的思考和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26.
27.
基辛格外交思想中有一个强烈的文化一国家模式理论,基辛格对俄罗斯(苏联)国家的文化的理解是建立在西方反俄思想传统的基础之上的,这一方面是由于其作为德国犹太移民的身份,另一方面也与他所接受的学术训练有关。同时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尖锐对峙的冷战格局是形成基辛格对俄战略观的重要外部因素。在基辛格的美国外交战略图景中,俄罗斯(苏联)国家始终是美国外交战略中永恒的对手。  相似文献   
28.
30年代是中国20世纪学发展中的重要转折时期,在其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的学论争,学讨论乃至学批评中,都能发现30年代学论争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特点的遗存,因此,本的探讨对加深理解30年代乃至整个20世纪学的发展均有着重要的意义。章分别从学论争的起因,论争中各方所关注的重心、论争各方的心态,对话的基本方式以及看问题的角度等等方面,论述了中国20世纪30年代一系列重要学论争的最基本的也是最显的特征,并进而分析了这些特征得以形成的30年代特殊的政治化语境的根源。  相似文献   
29.
《新东方》2002,(6):102-102
党的十五大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表现在:  相似文献   
30.
新国际主义与中国软实力外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需要我们研究有中国特色的软实力概念.软实力与硬实力相对,不仅指制度力量与文化力量,还包括国际认同、话语实践以及外交艺术.它在国际关系方面实质上体现了国家在国际社会化、制度化与国际合作中的地位,在外交方面往往与国际主义路线有着密切的联系.国际主义曾经为20世纪中国的大国成长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在今后的和平与发展进程中仍然是软实力外交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