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30篇
中国共产党   73篇
中国政治   84篇
政治理论   22篇
综合类   1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221.
《党的建设》2008,(7):52-53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它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绵延1.2万余里,气势雄伟,被誉为人类文明的八大奇迹之一。1987年,被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的修筑起于春秋战国时期,特别是战国秦和汉、明两朝,修筑长城的规模尤为浩大。甘肃境内的遗存甚多。  相似文献   
222.
“亲亲相隐”对当代刑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卿 《政府法制》2008,(12):37-37
自古以来,中国社会就是一个极其注重伦常纲纪的社会,“亲亲相隐”或“亲属容隐”的规定在中国古代历朝的法律中均有体现。“亲亲相隐”的雏形最早可以上溯至西周。亲亲、尊尊是西周贯穿于周礼中的两条基本原则,也是中国宗法制度的萌芽。“亲亲”要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尊尊”要求上命下从,不许犯上作乱。  相似文献   
223.
修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传统道德教养的一个重点。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礼记·大学》就提出:“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在这种“修齐治平”之中,“修身”又是最为关键的,所谓“自天子以至庶人,  相似文献   
224.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和古希腊时代是人类史上的轴心时代,作为东西方文化的胚胎期,各有其独立的文化体系,其廉政思想亦具许多相似和相异之处。比较其异同,对于构建当今廉政文化体系,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定会得到不少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225.
新书推荐     
《当代广西》2013,(8):55
余秋雨著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定价:68.00元《中国文脉》是继《文化苦旅》之后余秋雨的又一力作,也是中国当代文史领域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中国文脉,就是指中国文学几千年发展中最高等级的生命潜流和审美潜流。《中国文脉》以中国文字起源为引,从《诗经》讲起,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及楚辞,再到秦  相似文献   
226.
李蒙 《人民公安》2012,(4):52-55
2010年10月,陕西西安临潼区的秦东陵发生被盗案。秦东陵一号大墓是秦始皇曾祖父秦昭襄王的陵园,盗洞直通陵园主墓室。2011年1月11日,西安警方宣布全案告破,抓住了盗墓贼,自然大快人心,不过也引起人们的思索。秦公大墓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国君的墓,分散在多处,历代被盗的情况如何,对秦公大墓及其地下文物应该如何保护?  相似文献   
227.
端午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据闻一多先生考证端午是"图腾的节日"、"龙的节日"。"2011中国·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于6月3日至7日在嘉兴举行。地处"吴根越角"的嘉兴和端午节有着极其深远的历史渊源,是全国首个"中国端午文化研究基地"。嘉兴端午习  相似文献   
228.
中国法治思想的“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大变局的历史观,中国经历了春秋战国时期与近代两次大变局。与之相对应,中国也出现了两次法治思想的突破,即春秋战国时期法治思想的突破和中国近代法治思想的突破。第二次突破使中国近代以来的法治思想在法治的意义、价值、民主性及权威性等核心问题上从根本上超越了第一次突破。坚守与坚持突破,正是最终完成中国传统君主专制法治思想向现代民主法治思想转变的根本条件与途径。  相似文献   
229.
人类的证明活动是适应人类的经济活动所需而产生的.在长期的史前社会形态下,人类的生产力极其低下,大家靠集体的力量同自然界做斗争,"饥则救食,饱则弃余".  相似文献   
230.
早在周代,中国劳动人民已懂得使用"阳燧"(即凹面镜)聚焦阳光取火,这是人类最早利用太阳能的一种方法。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劳动人民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