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1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7篇
中国共产党   19篇
中国政治   22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9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5 毫秒
1.
匆匆     
朱自清 《党课》2012,(22):123-123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相似文献   
2.
目送     
好多事情像是忘记了,突然有人提起来却历历在目,比如一个老同学说我上中学时喜欢装,这话让我好奇,我喜欢装什么啊?他说,装爹呀。这句话再次让我好奇,我说我没有这个习惯嘛。他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这句话像是一个引信,忽的就炸出了一个少年的烟花,这句话是朱自清《背影》里父亲说过的,我想起那时我拍着某个同学的肩,用苍老的声音说出这句话的样子,甚至我记得另外的句子: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相似文献   
3.
中学时读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总觉得那荷塘、那月色、那蛙声于我“心有戚戚焉”——竟是那般的熟悉和亲切,那般的依恋不舍和刻骨铭心,像早就纠结在心底的一个乡思的结,只要轻轻一碰,酽酽的乡思便会泼洒出满怀意绪——故乡的荷塘与此一般无二。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50年代以来,《背影》遭到种种责难和非议,似乎正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新教育理念渐行渐远。认真阅读并正确解析《背影》,除了能欣赏到朱自清精湛的散文艺术,或许还会对弘扬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升华我们的人生准则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朱自清是我国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他不仅文学作品丰厚,而且也积累了很多治学方法.朱自清学术思想研究具有历史的观点和现实的意义,他总结了其治学上具有历史的观点、溯本求源、占有材料、注重考辨、小处下手、大处着眼等方法.本文通过爬梳学界朱自清学术思想的研究,总结其治学的方法,以期给后学者以启迪.  相似文献   
6.
《党课》2010,(12):77-77
1948年6月8日,清华大学教授朱自清表示宁肯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朱自清、金岳霖、张奚若、吴晗等北平各大学百余教授联名发表了拒领美国粮的宣言。  相似文献   
7.
今年11月22日,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爱国者朱自清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朱自清在《我是扬州人》一文中写道;"我家跟扬州的关系,大概够得上古文说的‘生于斯,死于斯,歌哭于斯’了。现在亡妻生的四个孩子都巳自称为扬州人了;我比起他们更算是在扬州长成的,天然更该算是扬州人了。"扬州最为繁华的琼花路旁,竖立着一块"朱自清故居"的指示牌,沿着指示方向,就到了古朴小巷安乐巷27号,这就是朱自清故居。朝东的大门旁,一块深绿色的匾上,江泽民总书记亲笔题写了5个大字:"朱自清故居"。这是一所扬州传统的小四合院,进入大门有一门堂,三间两厢,甚为幽静。来到第一展览室,刚进门就看见一座用大理石雕成的朱自清头像,他举目昂视,脸上显露出愤怒和不安。看得出,朱自清对当时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忧心忡忡。无论是反对独裁,还是反对侵略,他都和广大师生站在最前沿。最突出的是1948年,美国一方面支持国民党打内战,扶植战败的日本,一方面又"援助"美国面粉。当时全国物价飞涨,民不聊生,朱自清有严重的胃病,很需要这些面粉,但他仍然于6月18日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上签了名,把配给证退了回去,并叮嘱夫人陈竹隐:"我们家...  相似文献   
8.
中学时读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总觉得那荷塘、那月色、那蛙声于我“心有戚戚焉”——竟是那般的熟悉和亲切,那般的依恋不舍和刻骨铭心,像早就纠结在心底的一个乡思结,只要轻轻一碰,酽酽的乡思便会泼洒出满怀意绪——故乡的荷塘与此一般无二。  相似文献   
9.
朱自清先生(1898-1948)是我国自"五四"以来备受推崇的散文作家之一。早在二十年代,他的散文就以清新自然的独特风格饮誉文坛,为广大读者所喜爱。他的文章严谨不拘,风格平易而且自然。朱自清的散文能够在朴素自然的风格中,立意新,创新语;在平淡之中显出神奇,平止通达,可是又富有创造性。他用的是口语,而且是提炼了的活的口语。  相似文献   
10.
不久前,江苏省扬州市朱自清故居收到了四川省叙永县文化界人士寄去的一批有关朱自清的珍贵文史资料,其中有一份当年朱自清先生旅居叙永期间,应当时叙永县立初级中学(先后更名为叙永县定水中学、叙永二中)相邀进行演讲的演讲稿。这份演讲稿,是叙永二中整理校史时,在叙永县档案馆所存民国档案教育卷记录稿里发现的。它为朱自清的爱国事迹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