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7篇
世界政治   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39篇
法律   12篇
中国共产党   24篇
中国政治   66篇
政治理论   18篇
综合类   18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71.
姜飞 《学习与实践》2006,(7):151-158
殖民话语”(colonialdiscourse)是后殖民文化批评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首次由萨义德使用,他从福柯那里借过来,用以描述殖民主义在实践中的出场。1978年萨义德出版的《东方学:西方对于东方的观念》,就是探讨了从1798年拿破仑入侵埃及到当代被称为“东方学”的西方人看待东方、处置东方的殖民话语,及其表述方式、策略和机制。本文从四个方面揭示殖民话语的特性,分析后殖民主义以及文化新殖民主义的话语方式,从而有助于规避殖民话语陷阱,推进当前的后殖民以及文化新殖民主义批评。  相似文献   
72.
本文从司法体制和司法管理,分析了英租威海卫时期的司法具有三个特点:司法不独立,具有鲜明的行政化特色;司法权外来和受限控、诉讼资源极为有限;吸收中国传统的调解制并加强规范管理,指出这些特点是英国司法殖民本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73.
王正方 《台声》2006,(5):37-37
日本外相麻生太郎最近在福冈演讲时曾表示,台湾能有今日的高教育水平,受惠于日本殖民期推行的义务教育政策。而且有曾受过日本教育的台湾老年人,亲口告诉麻生,他们有多么怀念日本人的统治!如今在台湾受过日式教育的台湾人多数都是七旬以上的老人了,他们中有多少还在缅怀感念殖民统治,崇拜日本天皇,缺乏具体的统计数字佐证,但相信这种人不是没有,至于占多大的比例则很难说。麻生先生以个别老年台湾人的偏见得到台湾教育水平乃拜日本殖民统治之赐,未免过于武断,言辞之间也透露出帝国主义者的霸道和种族主义式的歧视,并且与事实相去甚远。1895…  相似文献   
74.
试析志贺重昂地理学中的殖民扩张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宇 《东北亚论坛》2006,15(6):115-119
志贺重昂是日本近代国粹主义代表人物,也是一位地理学家。其国粹主义思想和主张多反映在他的一些地理学著述中。在其自明治30年代所写下的一系列地理学著述中,志贺重昂对西方列强的殖民行径表现出了赞同和羡慕之意,大肆宣扬殖民扩张论,暴露了作为日本近代民族主义一种表现形式的其国粹主义思想之本质。  相似文献   
75.
在英第一帝国发展史上,"复辟时期"是一个非常重要甚或极为关键的阶段。期间,英国不仅重申和强化了克伦威尔时期颁布的《航海条例》,而且通过两次对荷战争,彻底扫除了实施《航海条例》的主要障碍,使重商主义殖民原则得以最终确立,从而加速了构建重商帝国的步伐。  相似文献   
76.
闫健 《国际观察》2016,(3):65-77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生在非洲大陆的国家失效浪潮与非洲国家自身的"外翻性"密切相关。围绕"外翻国家"概念,本文采取一种外部性视角,即通过分析后殖民时期非洲国家所面临的殖民国家遗产及国际环境,探讨两者如何影响后殖民时期的国家构建进程,尤其是它们在助推非洲国家失效浪潮中发挥的作用。文章的主要贡献在于深化对非洲国家失效现象的理解,同时引发学术界对非洲殖民主义、去殖民化运动以及国际社会对非洲国家干预政策的反思。  相似文献   
77.
该书《译者序》介绍说:“弗兰克·富里迪1948年出生于匈牙利,1956年随家人移居加拿大,20世纪70年代后移居英国,是英国肯特大学的社会学教授。他曾用弗兰克·理查兹这个名字成立了大不列颠革命共产党(Revolutionary Communist Party of Great Britain),并任该党的主席。……富里迪至今依然是‘活着的马克思主义’团体中的领军人物。”“富里迪的学术研究主要围绕帝国主义问题和发展问题,有《神秘的过去,难测的未来》(1991)、《帝国主义的新意识形态}(1994)、《殖民战争与第三世界民族主义政治》(1994)、《人口与发展}(1997)、《无声的战争:帝国主义与变化的种族观》(1998)。”该书著者在《前言》中写道:“一段时间以来,我深切感受到知识分子的迷失,并为此烦恼不安,这种感觉似乎困扰着我们文化机构、大学和专科学校中的许多人。公众有权听到来自我们文化机构的高质量的学术讨论,而且,作为有着无限潜力的听众,  相似文献   
78.
英殖民政府与印度教派主义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代以前 ,印度历史上的教派主义和教派冲突本来并不是特别严重。随着英国占领印度 ,并出于其殖民统治的需要对印度的穆斯林和印度教徒分别加以拉拢和利用 (实行所谓“分而治之”的政策 ) ,才使得印度的伊斯兰教徒与印度教徒从和睦共处和相互容忍的关系逐渐走向了互不信任 ,以至出现了双方的相互猜疑、忌恨甚至恶意攻击。而这一趋势的最严重后果 ,就是印度独立之初的印度教徒与伊斯兰教徒的暴力冲突和随之而来的印巴分裂。  相似文献   
79.
80.
美国人有其特质,一是自命不凡,力求争先;二是居安思危,富有忧患意识.欧洲移民登陆美洲大陆后,自称代表上帝意志,自封人类的"山巅之城",力图创新建制,树立人类标杆.在这个过程中,美国先民利用一切手段,包括开疆拓土与殖民掠夺,也包括科教进步与技术创新,后来居上,逐步取得了世界领先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