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66篇
中国共产党   171篇
中国政治   191篇
政治理论   71篇
综合类   11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东方》2019,(5)
在苏东坡的一生言行中,坚守着体恤民情、敬畏民心、以民为本、割爱为民的理念。为民怨和民生,他挑战权力,代言民意,越级上书,直陈利弊,甚至不惜以"乱亡随之"来"耸动陛下"。研究和学习苏东坡民本思想的初心,牢记肩负民生发展的使命,有利于我们开创中国现代政治生活新气象,坚持人民群众实践主体地位,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相似文献   
2.
孟子所处的战国时代,诸侯战乱不已,社会动荡不安,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各诸侯国的战争和发展都需要民众的支持,因此,对“民”的态度问题,就成了当时社会的中心问题。在这一方面孟子提出了许多进步的观点,其中“民贵君轻”、“王道治国”等,便是较为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党的三代领导人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宝库中,民本思想是其中最为精粹的部分之一。所谓民本思想,就是指以民为社稷之本,以民众为治国安邦的基础与标准的一系列政治主张与学说的总称。民本思想最早发端于商周时期,《尚书·盘庚》中就有“重我民”之语。西周政治家周公吸取商亡的教训,提出了“用康保民”的主张,开启了民本思想的先河。春秋战国时期,以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延续并进一步发展了商周以来的民本思潮。自此以后,经汉代贾谊、唐太宗李世民,再到宋元明清时期的包拯、张居正、黄宗羲、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无不强调以民为本的重要性。孙中山更是赋…  相似文献   
4.
周国平 《党史博采》2006,(12):10-11
毛泽东民本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历史超越,是由一系列立场、观点和方法构成的具有完备理论形态的有机整体,是我们党必须永远传承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毛泽东民本思想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法本位的理论基础涉及西方思想史上关于个人、社会之论辩及其对法本位的影响,涉及中国经典理论中民本思想的演进、超越与民本位的奠定,以及法学方法经典理论与公私法本位的确立等。社会和个人主义理论范式早有先驱。在自然法理论中,个人主义的实质是呼唤个性解放、独立和自由。狄骥运用他的社会连带理论猛烈攻击“国家主权”和“个人权利”的观念。社群主义批评个人主义的主张导致忽视国家维系的良善生活;权利本位正如自由一样,只可能是相对的,应当顾及他人和社会的利益。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始于与神本相对峙,而终于与君本相对立。新时期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实现了对传统“民本”思想的新超越,也为权利本位论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民本经济”?民本经济就是以劳动者为主体的经济,民有、民管、民享是劳动者主体地位的体现,是民本经济的本质特征。民本经济有宏观和微观两层涵义。民本经济范畴的确立,使中国经济理论研究呈现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 ,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精华 ,加以改造创新 ,形成了毛泽东群众路线的观点 ,毛泽东在扬弃和超越中延续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人民调解》2007,(10):33-35
人民调解制度在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从实践来看,一些矛盾纠纷经调解后还是要走向诉讼程序,特别是对一些重大复杂的矛盾纠纷而言,人民调解往往久调不决,无能为力。这是人民调解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广大调解员感到相当棘手的一个现实难题。针对这种情况,华容县司法局在全省"司法行政大动员,化解矛盾促和谐"专项维稳活动中,以现行人民调解制度为基础,大胆探索和实践,初步形成了以尽可能促进重大、疑难矛盾纠纷调解成功为目的的人民调解评议制度(简称民调评议制度),有力地破解了这一现实难题。  相似文献   
9.
古代中国自然灾害频发,抗灾救荒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周礼》中出现荒政思想后,先秦诸子对荒政从不同方面加以阐述,文章针对《孟子》中的荒政思想进行论述。首先,《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和"仁政"思想是其荒政思想的理论基础;其次,《孟子》的积极预防荒政思想包括:制民之产、劝种备荒、精耕细作、不违农时、薄税赋、兴修水利和保护生态平衡。再次,《孟子》的消极救济荒政思想包括:确定救济主体、移民就粟和移粟就民、赈灾、蠲赋免役、节约、国与国之间的互助和民众互助。  相似文献   
10.
中国历史上的民本思想源远流长。自尧舜禹时代,便隐约可见最初的一些民本思想的碎片。比如《尚书·五子之歌》中就讲到:“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当然从总体上看,人们此时仍深受原始宗教的影响,对“民”的力量和作用的解释多与天命紧密相关,公共权力的合法性的基础是“君权天授”。随着历史脉络的不断延展,春秋时期的儒家学派接过了民本思想的旗帜,把它们加以完善化、系统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