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篇
  免费   14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10篇
中国共产党   17篇
中国政治   47篇
政治理论   17篇
综合类   4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韩非所揭示的某些政治智慧,虽然是直接为君主集权制服务的,但是它所蕴含的政治谋略,经过现代诠释,企业家也可从中得到某些启示和经验教训,成为他们开拓市场、推销产品和增强竞争力的经营谋略。  相似文献   
82.
汉初的黄老之学因其“清静无为”的政治主张备受统治者的重视。但随着社会的经济形势的变化和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推行“大一统”军事外交政策的需要,汉武帝登基后,逐渐弃“黄老”而尊“儒学”。然而独尊儒术,并不是其它思想的销声匿迹,统治者真正推崇的是一种“儒法并用、内法外儒”的新的统治哲学———霸王道。  相似文献   
83.
本文通过对儒家和法家思想源流的梳理,分析专制主义源头的发展脉络,并从儒家和法家的思想源头、统治手段、思想内容上进行甑别,说明儒家的专制主义与法家专制主义的不同.  相似文献   
84.
儒家到汉朝被独尊以后,借助王权取得了文化权和话语权,展开了对法家精神领地的全面侵占和颠覆。人们普遍认为儒家讲“仁”、“礼”,讲反省、谈忠恕,开辟价值之源,实际上,以礼入法以及儒家经典法律化,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了儒家反对专制刑治、主张厚德宽刑的思想倾向,但由于其经典本身的不完满和不系统,这就给厚德宽刑和苛法酷刑留下了自由出入的大门。  相似文献   
85.
在近代,为了追求救时和富国强兵的目标,中国的思想家们发现以商鞅和韩非为代表的先秦法家思想与西方先进的法治思想有许多相通之处,他们认为法家法治思想的复兴是中国起死回生之道。先秦法家法治思想在近代的再生不是复古,而是新生,是返本开新,是以西释中,是在未瓦解原始法家以法治国的学术根基,传承或部分保留了原始法家的思想源泉,借鉴西方近代先进法治理念的基础上,将先秦法家思想融入到现代法治思想体系中,并努力使其具有现代理论形态,以及现代化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86.
法家重视法律的作用,主张依法治国,法家思想对于我们做好对当代大学生素质的培养有较高的借鉴意义。我们要注意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塑造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勇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87.
和谐是道家法律思想所追求的基本目标,“无为”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本途径。在老庄思想中,减少干预、减轻剥削、法律宽和、司法公正及顺应自然等均表达了“无为”的含义,也都体现了某种和谐精神。法家代表人物商鞅和韩非均强调只有法治才是实现社会和谐与国家富强的基本途径。他们对法治作用的重视,特别是他们强调实施法治要求君主与各级官员必须带头守法、秉公执法、信赏必罚、司法严明、谨守公平原则,并要求严格治吏、循名责实,把官员守法与社会和谐密切结合,对我们通过法治手段建设和谐社会都有参考价值。道家、法家与儒家一样,所描绘的理想社会均是高度和谐的社会,只是他们为和谐社会的实现而设计的途径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88.
对历史,尤其是我们身边的历史,人们都觉得很熟悉,而实际上历史往往并不象人们想象中的那样,历史往往会给人们造成许多错觉.本文基于人们的这种惯性的历史思维,以分析刘济生教授的<历史的"误"读>为基点,从人们都熟悉的儒家文化和皇权思想出发,来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并揭示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某些消极因素.  相似文献   
89.
诸葛亮的法制思想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诸葛亮作为刘备驾崩后蜀国的执政者,在其执政的20多年中,坚持以法治蜀,从而使得偏居一隅的蜀汉政权举政明法,在逆境中艰难生存,其治蜀的措施和效果为后代的评论家所称道。该文首先分析诸葛亮以法治蜀的因素,继而论述其法制思想与具体实践,从而展示儒法合流之后政治家身上所具有的法家气质。  相似文献   
90.
杨晨 《传承》2010,(33):90-91
"儒家思想的法家化""外儒内法""儒表法里"的表述方式,仿佛是"法家思想"不仅在内部对"儒家思想"进行了转换,并且是主动与"儒家思想"进行了对决,把它排挤出政治实践舞台的中心地位。这能从我们的历史发展中得到应证吗?这到底是"儒家思想的法家化",还是"儒法并存"?这些都需要我们深入这两种思想的、发展及应用程度方面去对比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