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篇
  免费   36篇
各国政治   28篇
世界政治   14篇
外交国际关系   59篇
法律   123篇
中国共产党   12篇
中国政治   33篇
政治理论   16篇
综合类   5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国际法中的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法律的更新不是一挥而就的;为适应人类事业的新领域,旧的概念在发展,新的概念在形成。南北分化的形成构成的独异的历史发展,正是以这种方式,带来了一个新的国际法概念——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哥迪斯指出:这一新的原则的定义包括4个基本要素:(1)所属地域不得占有;(2)所有国家参加该区域的管理;(3)必须积极分享从开发该区域资源中获取的利盆;(4)该区  相似文献   
12.
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诞生使国际上的海洋法实践开始走上规范化的轨道。但是,由于各国的“海情”有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同,在海洋法实践中遵循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套是不可能的。本文试图通过对到目前为止各国进行海洋法实践的观察,提出若干规律性的思考,以加深人们对海洋法理论和实践的某些认识。  相似文献   
13.
中菲南海争端已被菲律宾提交至海洋法仲裁法庭。《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拘束力争端解决制度的适用有程序要求,中国已声明海域划界争端不受该制度的管辖,《公约》对陆地领土争端没有管辖权等对中国而言是有利因素,而黄岩岛是岛屿还是岩礁尚未定论则是不利因素。中国应采取的对策是痛陈菲律宾在中菲南海争端解决进程中的单边不合作行为,重申海域划界争端不受有拘束力争端解决制度的管辖,根据历史性权利捍卫海洋权益,要求国际海洋法法庭在海洋法仲裁法庭完成组庭之前制定临时措施。  相似文献   
14.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海洋法公约》)1982年12月10日在牙买加签署,1994年开始生效,迄今为止,已经有157个国家批准加入。。但是非缔约国是否有权主张其根据公约所能享有的权利,公约是否能对其施加义务,这样做的法律依据是什么,都是有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习惯法的角度就公约对第三国的效力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2001年开始生效的《中韩渔业协定》是在确定海上边界线之前为维护两国间的渔业秩序和管理渔业相关事宜而签署的暂行性条约。该协定实施九年来为中韩两国间的渔业合作及新的国际渔业秩序的构建发挥着积极作用。本文指明了现行《中韩渔业协定》及各协定水域的性质,评价和分析了该协定的执行情况,对专属经济区范围确定的暂时性等协定的法律效力进行了考究。  相似文献   
16.
现代意义的海上封锁是一种经数百年演变而来的制度,其相关国家实践肇始于大航海时代,并随着军事科技及应用的不断发展逐渐形成目前认知的“国际规则”。关于海上封锁,尚不存在“公约”之类条约法,其仍主要由习惯国际法调整。从实践历史来看,国际性武装冲突中的海上封锁案例占绝大多数,而涉及非国际性武装冲突的海上封锁案例较少,且自二战结束迄今更少有广为认可的具有实效性的“合法”先例。在非国际性武装冲突中,适用“海上封锁法”的首要关键是解决交战团体的承认问题,亦当遵守适用于国际性武装冲突的相关封锁“规则”,尤其是“日内瓦四公约”所确立的国际人道法原则。《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及《国际民用航空公约》皆系“平时法”,在“战时”对于交战各方而言将被海上武装冲突法取代,“封锁区”及周边相关海、空域的“航行和飞越自由”与民航空管安排亦难免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海洋安全形势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当前,我国海洋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军事安全压力有增无减,军事测量对我海洋安全威胁加剧,海上通道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海上跨国犯罪对我海洋安全威胁上升。21世纪中国的和平发展能否得到保障,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海洋方面的安全。为维护国家海洋安全,应树立正确的海洋安全观、加强海防安全建设、研究并制定海洋安全战略。  相似文献   
18.
东北亚海洋废物处置具有复杂性、广泛性与跨界性等特征,需要加强区域合作治理。现有涉海洋废物处置的国际公约以及东北亚区域内相关双边与多边协定和文件,为东北亚海洋废物处置合作治理提供了一定的法理依据。但由于东北亚区域内有关海洋废物处置合作治理缺少专门协定,只是在相关条款中有所涉及,再加上区域内各国国内法授权的差异,造成相关立法及合作机制存在一定缺陷,从而影响有关合作开展及其效果。东北亚相关国家应与国际社会一道,努力完善有关海洋废物处置的国际法规则体系,以便更好地为区域内海洋废物处置合作治理提供有效的制度供给。在这个过程中,中国要积极参与东北亚有关海洋废物处置合作治理的规则建设,为维护东北亚海洋废物处置的良好秩序贡献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9.
各国宪法对海洋入宪问题采用了“海域”和“海权”各自分立、结合并存等迥异的立法方式。海域立完模式又进而分为概括宣告式、地名罗列式、条约依据式等六类,“海权立宪模式”则又分为分层式、授权式、专列海洋资源式三类。海洋入宪时机集中选择在海洋权益纠纷高峰期。中国与邻国海权纠纷凸起,维护海权急需宪法依据,海洋入宪的时机已经成熟。宜采用“海域”与“海权”并存的方式,并以授权式规范为主实现海洋入宪。  相似文献   
20.
北极的主体是一片由主权国家领土环绕的海洋,当前争执的是海域或大陆架边界的精确划界问题。《南极条约》已成功运行了近半个世纪,而北极仍处于区域基本法的空白地带。去年俄罗斯北极海底插旗导致纷争骤起,国际社会包括众多非北极国家竞拟策略,试图在未来的北极安排中实现本国利益最大化。这一背景下,一些国际组织如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等机构也多次呼吁建立统一的北极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