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篇
  免费   36篇
各国政治   26篇
世界政治   13篇
外交国际关系   59篇
法律   121篇
中国共产党   12篇
中国政治   33篇
政治理论   16篇
综合类   5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1.
“特雷尔冶炼厂仲裁案”是处理跨国污染赔偿责任的一个里程性案例,其中的原则对后来国际环境法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相当多的多边环境保护条约吸收了其中的“领土无害使用原则”的精神,国际法委员会在对国际法的编纂和渐进发展过程中也以此原则为指导精神,可以说该原则已经具有习惯国际法规则的地位.1982年《海洋法公约》中有关海洋环境保护的规定也吸收了“领土无害使用原则”精神.在国家管辖海域——领海、专属经济区发生的污染可能危及其他国家领土或管辖下的海域,因此在预防海洋污染方面,该原则具有重要的意义.另一个可能的情况是他国陆地来源地的污染对本国领海、专属经济区造成损害,或反之亦然.就该案所主要解决的损害赔偿责任而言,它同当代海洋污染的责任制度有很大的差距,后者规定各国主要承担预防义务,其次主要处理船舶污染问题、船舶所有人的赔偿责任问题.  相似文献   
92.
孙英  凌胜银 《红旗文稿》2012,(16):33-36
北极,作为全球战略重地,拥有丰富的资源。这些资源是属于全人类的公共资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产生了对北极地区自然资源和军事资源的需求。因此,研究北极,认识北极,利用北极对我国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一、北极:地球最后的宝库北极地区通常指北纬66°34′北极圈以北的广大区域,它包括极区北冰洋、边缘陆地海岸  相似文献   
93.
国际海底区域(简称":区域")内活动正处于从勘探阶段迈向开发阶段的过渡时期,同时,制定"区域"资源开发相关国内法是国际法规定的担保国免责条件,因此,各国都在抓紧依据国际法框架,制定相关"区域"资源开发的国内法。本文系统分析了国外"区域"内活动相关立法,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并重点对《"区域"活动的国家所负责任和义务的咨询意见》发布后各国"区域"国内立法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了国外在该领域国内立法的可取之处。  相似文献   
94.
南海争端解决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南海油气资源的发现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出台,南中国海周边国家加紧了对南海权益的争夺。为了获取经济利益,有些国家不顾中国的反对,大肆开发南海油气资源,抢占岛屿、岩礁,使南海处于多国占领、无序开发的状态,严重侵害了中国在南海的主权和利益。近年来,国际社会关于南海争端的解决方案花样百出。这些解决方案归纳起来大致有武力解决、法律解决、政治解决和“共同开发”四种模式。综合地看,这四种解决南海争端的模式各有利弊。  相似文献   
95.
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众多的国际习惯海洋法实施了法典化,同时也确立了许多新的国际海洋法制度。其中,印度尼西亚对群岛水域制度的形成作出了巨大贡献,进而维护了国家利益,但群岛水域中无害通过权、群岛海道通过权的行使方式还需通过进一步的国家实践予以明晰。印度尼西亚也是和平解决海洋划界争端的积极实践者,已与邻国签署了16个划界协定或条约,其中与澳大利亚的划界最有特色,确立了主权权利、管辖权重叠的区域。背负着“负责任大国形象”的中国,在21世纪应为当代国际海洋法的发展尽力。  相似文献   
96.
北极争端及其解决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北极争端的四种主要类型及三种可能的争端解决模式。通过对“五国宣言”分析,可以看出各国目前更倾向于选择在现有国际法框架下,尤其是依据国际海洋法解决争端.  相似文献   
97.
98.
孙晓哲 《学理论》2012,(5):74-75
1 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大陆架划界问题上没有规定统一的法律标准,在经济全球化陆地资源可利用日益减少的背景下,蓝色圈地运动逐步酝酿,沿海国对大陆架权利的合法行使没有法律标准可言。大陆架划界的司法实践中怎么适用《公约》规定,这一直是国际海洋法研究的理论热点。目的在于揭示公平原则的法定含义,厘清公平原则与其他划界方法的理论关系,试图构建一个符合《公约》宗旨的多层级大陆架划界体系,通过黑海大陆架划界案探析公平原则体系的最新走向,并通过此案的新动向提出中日东海大陆架争端的可能得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9.
徐二凯 《学理论》2012,(35):24-25
1994年里根政府错失了加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最好时机,近20年后的今天,无论是美国自身的地位,还是世界格局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此时的奥巴马政府如此煞费苦心地推动美国加入《公约》的原因值得我们关注。对美国积极入约原因的清晰认识将有助于我国及早地准备好应对措施,更好地保护海洋权益免遭损害。  相似文献   
100.
从大陆架外部边界规则的定义入手,通过对其中重要概念的释义,并结合相关国家的具体实践,全面阐述大陆架外部边界规则的具体内涵。认为现有规则十分详尽而系统,为沿海国划定自己大陆架的外部边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指引;如果沿海国要在具体适用大陆架外部边界规则的过程中最大化自己的大陆架范围,应该充分了解这些条款背后的地质地理学的概念,明确公约中提到的不同界线的位置,经过比较最终划定自己大陆架的外部边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