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1篇
  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7篇
世界政治   11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法律   174篇
中国共产党   124篇
中国政治   114篇
政治理论   47篇
综合类   7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特权是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和阶级的产生而出现的社会现象,具有悠久的历史.当今中国社会,特权的范围极广且形式多样,几乎是有权力的地方就有特权.特权的存在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产生特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必须加以分析并采取措施逐步根除.  相似文献   
22.
当今著作权制度下存在的作者权体系和版权体系具有共同的起源:印刷特权.旧制度下的法国印刷特权体系已经具有作者权转向的趋势,重农主义思想的影响更是将作者真正推进权利中心.然而两大体系之间并不存在本质差别,政策性的立法手段,使得在《伯尔尼公约》签订以后,两大体系基于国际政策加速走向了融合.  相似文献   
23.
微博     
《政府法制》2013,(28):33-33
王占阳 【谁在动摇党的根基、危害政权稳定?】答某网友:真正动摇党的根基、危害政权稳定的是贪污、腐败、特权、专横、分配不公、压榨百姓等等蜕化变质现象,而不是微博。这个根本性的大问题不解决,有没有微博都会失去人心,进而失去政权。微博起到监督、促改的作用,反倒有利于实现长期执政。  相似文献   
24.
《求实》2014,(8)
毛泽东反对干部特权思想是与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一脉相承的。毛泽东深刻地意识到干部特权会导致党群关系疏远,影响社会的稳定团结,更为严重的是会使"党变修"、"国变色"。在反对干部特权的理论与实践中,毛泽东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毛泽东的反对干部特权思想是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给我们后人以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25.
纵横考察我国古代和西方古当代的法律规定都存在着“亲属拒证特权”这一制度,但是此制度在我国目前的诉讼法中了无踪迹。赋予亲属拒绝作证的特权,是符合人Jl生伦理和社会道德的,也是有利于司法民主化和科学化的。本文重点运用法经济学中成本与收益的理论分析得出“亲属拒证特权”制度存在的价值和正当性。  相似文献   
26.
列宁时期,因为战争的需要,苏维埃国家建立了高度集中的官制,这种官制助长了苏维埃国家干部特权的滋长。领导干部高工资,住房特权化,国家机构臃肿,人员膨胀等等,官僚主义现象日益严重。列宁时期苏维埃国家干部的特权现象为此后苏联"官僚特权阶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也是最终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和考察列宁时期苏维埃国家干部的特权现象,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7.
马静  刘广为 《人民论坛》2012,(28):50-51
调查说明调查时间:2012年9月18日至9月22日,共5天调查样本:17454人(网友16942人;随机问卷512人)调查方式:在搜狐网、人民论坛网等多家网站推出调查问卷;联合人民论坛调研基地随机发放书面问卷(发出6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12份)  相似文献   
28.
范家生 《政府法制》2012,(17):43-43
古代官员的许多特权和待遇与在职密切关联。一旦辞职或退休便荣禄皆无。  相似文献   
29.
美国联邦宪法第四条中的特权与豁免权条款是各州公民跨州流动权的重要保障之一。然而,此条款的含义历来颇具争议,联邦法院的解释也是因时而变。总体来看,联邦法院对特权与豁免权条款的解释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特权与豁免权被看作自由政府下的公民都必须具有的基本权利,每州公民在任何一州都能享有;在第二阶段,此条款的目的被解释为保障每州公民在外州不受歧视,确保他们能够获得所在州公民依本州法律所能享有的同样权利;在第三阶段,该条款仍被视为每州公民在外州对抗歧视性待遇的武器,但联邦最高法院同时又强调,在不破坏联邦统一性且具有实质性理由的前提下,各州可以给予外州人差别对待。受联邦最高法院解释变化的影响,特权与豁免权条款的适用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每州公民进入外州后所能享受到的权利也因此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30.
张芸 《学理论》2013,(21):127-130
议员是现代社会代议制民主政体的基础,各国宪法对议员职务权利都予以了充分保障,人身特别保护制度的设立更是展示了各国宪法理念的共性与差别。对议员的人身保护可谓由来已久,由于对其内容、本质的解读的不同,针对此所产生的有关"特权"的争议也颇受关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设立在此问题上汲取了各国立法的精华并结合具体国情有所发展。试图从议员人身特别保护制度产生的原因入手,对我国人大代表人身特别保护制度的运行状况进行简要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