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2篇
各国政治   16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4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篇
法律   151篇
中国共产党   270篇
中国政治   526篇
政治理论   230篇
综合类   25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60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44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横光利一1928年上海的跨界旅行,是透过经济资本在上海造成的地区性断裂来表达全球资本一元主义与平民主义知识分子"淳朴的自活"之间的紧张。作为革命理想主义的"芳秋兰"与价值虚无主义的"宫子"共同构成参木心态"表里一体"的一个圆。横光透过"参木"这个形象,流露出通过主动的虚无主义来回归日本传统伦理共同体这一激进的民粹主义意图。  相似文献   
102.
石勇 《南风窗》2016,(4):30-33
中国社会,将更加变成一个"生活世界"。春节过后,我们在心理上、身体上,又一次进行"转身",从"家"出发,继续向中国社会的未来走去。这是在走向哪里呢?我们会—遭遇什么?从认知上讲,这些问题让人好奇。但现在已没那么多好奇心可以激发了,有些"改变"的可能性已经被锁定,而曾经担心的一些东西,也许会渐次发生。我们关注这些问题,更多是一种心理上对自己已有  相似文献   
103.
《学理论》2016,(4)
近几年,信任危机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经验事实。早在25年前,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就对现代性社会的信任问题做出了精辟分析。本文以其《现代性的后果》一书为引,将书中所阐述的内容加以归纳概括,认为信任危机的产生具体包括四个方面的原因,即时—空分离、全球化带来的冲击、制度性存在的乏力以及个人存在的孤独,在简要分析各个原因的基础之上,结合我国现实社会状况,加以剖析我国社会信任危机发生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104.
胡满英 《学理论》2009,(30):77-78
作为一种哲学的思考和对自身命运的关注,我们有必要对现代性和主体性的内在关联进行探讨。启蒙的主体性是现代性的哲学奠基,现代性的核心观念和中心话题就是人的主体性的问题,对人的自由、意义、生命价值的追求成为现代性的根本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05.
现代性作为欧洲启蒙时代的文化成就与精神产物,在其自身的发展与演变中矛盾百出、危机四伏.尼采反对启蒙的设计,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现代性建构的两个支柱:理性主义和人道主义.尼采揭示了理性的非逻辑来源,否定其独裁的权威,同时,谴责人道主义扭曲了人的形象,造成人性的固化与渺小.尼呆为现代性提供的艺术武拯救方案虽以失败而告终,却为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06.
杨剑锋 《学理论》2009,(19):81-83
陈三立诗歌常常营造出苍凉萧索的艺术境界,表现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文化焦虑与政治焦虑。他在诗中痛苦地宣布“仲尼已死”、“斯文将丧”。儒学价值体系的崩溃,“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文化劫难和思想危机,导致了诗人“文化失怙”意识以及现代性的文化断裂带来的巨大痛苦和焦虑。  相似文献   
107.
现代性问题反思的辩证思维与当代生活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漆思 《长白学刊》2009,(1):24-27
现代性问题的反思,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理论的前沿课题。现代性的命运表征着现代人的生存命运,现代性启蒙理念引导的现代人的生存与发展方式不再具有新时代的合理性和合法性,而是充满着矛盾危机的问题意识:现代性问题凸显的现代人的生存命运已经到了当代人类必须自觉地反思批判和创新的转折点。用马克思主义辨证思维反思现代性问题,对于探寻现代化的和谐发展与重建现代人的生活价值,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8.
现代社会的核心命题是劳动分工的整体社会转型,其中劳动的社会存在形式直接造成人的生存悖论。劳动社会分工牵涉整体社会改造,包括后来的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古典社会思想家均切入这一命题,但未有客观的行动纲领,但这些理论阐释构成了近代以来全球各国现代社会建设的前提。中国社会理论丢掉了现代性起源环节,直接承接西方二战后的社会学理论,但因忽视现代社会理论的核心命题而存在缺失。当今中国的社会学界亟待正视中国社会现实,实现从社会学理论到社会理论的变迁。  相似文献   
109.
马克思主义哲学还具有当代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是不可超越的,尤其在面对现代性危机与困境的时候更是凸显出其意义,同时也体现出了很强的人文意蕴。马克思以及恩格斯在创立和发展以“改造世界,实现人类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价值目标的崭新世界观的过程中,对种种旧的世界观进行了深入的批判、借鉴和改造,实现了一场哲学革命。这一哲学自始至终都包含着为人类的全面发展或解放而斗争的理论宗旨,尤其在今天物欲横流的消费社会中更显示出其难能可贵的批判反思精神。  相似文献   
110.
从自由主义的思想萌芽、发展自今,一直以来是西方居于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各国的学者都试图从不同的角度来正确评价自由主义,但是任务异常艰巨。各国在各自的工业化的道路上在不断探索,全世界正面临现代性的困惑之中。本文从自由主义与现代性之间关系的全新角度来探悉:与自由主义共同构成现代性的制度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