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6篇
  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15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5篇
外交国际关系   25篇
法律   153篇
中国共产党   144篇
中国政治   204篇
政治理论   37篇
综合类   6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导入新课上一节我们学习了联系的特点,大家知道了,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如何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就是我们本节课要探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62.
63.
寻战友     
照片中的三人,从左至右是刘文浩(本人)、杜凤鸣、杨玉财。此照片是1948年春于东北军政大学辽东分校毕业时的留影。记得杜凤鸣、杨玉财二人在毕业后,被分到东野三纵、四纵参加我军夏季攻势和辽沈战役,此后便失去了联系。当时,我们三人都是  相似文献   
64.
大别山尽头,扬子江北岸,山与水之间,是吾乡桐城。这块充盈山水灵气的土地,因文人辈出在历史上留下了赫赫大名。即使是现在,大凡读过书的人,也约摸知道清代有个桐城文派。其实,在中国辽阔的大地上,桐城只是一个小城,人口数十万,地方数万顷,平平常常,淡淡清清。可为什么偏偏是它不寻常地名贯青史?其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为一个从小生于斯长于斯的桐城人,我以为桐城之所以能取得那样的辉煌,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其内在精神的外化。而这种桐城精神是由两大相互交融的文化传统构成,一是礼让三尺,一是穷不丢书,两者组成了和谐  相似文献   
65.
梁敏 《奋斗》2007,(1):30-31
2006年8月,中共黑龙江省委九届八次全会通过了《中共黑龙江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指出“积极推进县域保险业发展,扩大农业相互制保险试点范围,支持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做大做强”。国务院在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突出强调:“将农业保险作为支农的创新,纳入农业支持保护体系”。这些政策的出台,充分地说明农业保险不仅与新农村建设息息相关,而且还具有重要的保险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66.
67.
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直接起源于洛克的三权分立理论,同时受到君主立宪制实践的影响,是分权学说中重要的一环.本文通过对三权分立学说来源的追溯和主要内容的理解,简要分析了它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68.
2006年4月至2007年1月,“全国县委书记、县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题培训班”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等五所院校举行。培训期间,处于关键岗位的县委书记和县长,在身份转变、思想解放的良好氛围中,对统筹城乡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一系列关键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热烈的讨论。实践经验与理论思考的相互结合,不同观点的相互碰撞,产生了许多思想的火花,揭示了不少带有规律性的问题,特别是农村政治民主建设。更是县委书记们讨论较为热烈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关键在哪里?县委书记们意见和看法是什么?资深专家又有着怎样的理性分析?本刊就此走访了参与“全国县委书记、县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题培训班”教学工作的中央党校研究室助理巡视员、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曾业松教授。曾教授作为中央党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课题组的主持人,围绕县委书记关注的问题,组织了千名书记的问卷调查。出版了20多万字的专题研究报告《关键时期关键问题》。农村民主政治建设被称为最具挑战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69.
郑丽君 《学理论》2010,(9):164-165
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分析与整理从理论方面做指导,着重从实践方面对体育课如何贯彻落实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教学措施进行研究。目的是对学生学习表现以及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进行判断与等级评定,激励学生努力参与学习,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0.
范小军 《法制与社会》2010,(22):266-267
毋庸置疑,法律是人类理性的结晶和象征,我国现有刑事诉讼法中相互印证证明模式就是建立在理性主义的原则下,而一个个冤假错案的出现,证明了理性思维并不是万能的,理性自身存在固有的局限。相互印证的证明模式所追求的"客观真实""实质正义",很大程度上是对理性的过度信任,导致了冤假错案的频发,而从新树立程序正义的独立价值,改变现有的证明模式和司法运行结构,能够最大限度的保持保障整个司法体制的司法正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