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7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19篇
世界政治   33篇
外交国际关系   30篇
法律   449篇
中国共产党   716篇
中国政治   1088篇
政治理论   171篇
综合类   31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64篇
  2013年   182篇
  2012年   224篇
  2011年   195篇
  2010年   201篇
  2009年   220篇
  2008年   252篇
  2007年   247篇
  2006年   251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129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124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71.
《城市管理与科技》2006,8(6):280-282
各有关单位:《北京市市政行业推广应用新技术实施办法》(试行)已于2006年10月30日发布,并于2006年12月1日试行。根据该办法精神,为整合和引导社会资源,进一步激活科技要素,举全社会之力提升市政行业科技含量与科技水平,推动城市管理科技创新,建设资源循环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对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支撑作用,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北京市市政行业推广应用新技术建议案》。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建议案向社会广泛征集,单位(区县行政主管部门,行业学(协)会,科研院校、企事业单位)、个人均可提出建议案。单…  相似文献   
972.
王银凤 《世纪桥》2006,(5):96-97
一、新经济是学习型小康社会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习型小康社会“不是一个空洞孤立的概念。学习型小康社会是同信息化、高科技和经济全球化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也就同总括这三者的“新经济”概念结下天然之缘,“新经济”是学习型小康社会的基础,而学习型小康社会是新经济得以发展运行的条件之一。信息化、高科技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知识更新频率空前加快,没有谁学习的知识可以一劳永逸地适应社会。技术变化、环境变化,人就必须随之变化。市场经济瞬息万变,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世界格局多极变化……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组织、任何一个人,都在遭遇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上个世纪七八十年排行世界500强的企业,至今所剩无几。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表明,这是因为没有建立一个学习型的企业;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大师马歇尔是西方经济思想史上第一个认识到知识是资产中最重要部分的人;哈拂大学的罗伯特.巴罗等人通过调查得出了十分有意义的惊人结果:“妨碍穷国赶上富国的是人力资本(即教育和知识)的缺乏,而不是缺少有形资本。”企业和社会的管理者们也都发现,在影响发展的各种要件中,人的知识和素质已经成为最关键的因素。  相似文献   
973.
试论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思想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有着直接的历史渊源。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运用对创新和践行社会主义思想也有着重大的现实价值。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建立和创新 ,紧紧地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本质要求、科学成果和思想价值联系在一起 ,为它提供了最现实的科学基础和科学论证 ,从而使这一创新思想更具有科学真理价值和现实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74.
<正> 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1979年7月12日《关于改进计划工作和加强经济机制对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质量的影响作用》的决议中指出: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和其他授权领导发展国民经济的机关的中心任务,就是必须保证综合解决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集中人力和资源来完成最重要的全国性的计划,决不允许采取狭隘的部门本位观点来对待计划工作。我们认  相似文献   
975.
1988年9月,邓小平首次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崭新论断.1992年初,他在南方谈话中重申并进一步深化了这个论断,明确提出:"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1995年5月,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确定了"科教兴国"战略,完成了我国跨世纪宏伟纲领的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976.
提高干部的科技素质是提高干部综合素质一个必不可少的方面 ,干部的科学技术素养对其思想和行为有着深远的影响 ,要实践“三个代表” ,必然要求干部具备一定的科学技术素质  相似文献   
977.
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他经济学著作中所考察的劳动,主要是分工协作的共同劳动即“总体劳动”。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劳动,都是“总体劳动”中的必要组成部分,都是生产劳动,都创造价值。资本家作为生产指挥者的劳动,其管理劳动是生产劳动,也创造价值。当代社会的劳动可分为科学技术劳动、经营管理劳动和直接操作劳动。科学技术劳动和经营管理劳动在推动生产力发展和价值创造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78.
1978年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10年之后,邓小平又响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地位的跃升,是由科学技术本身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所具有的引领与主导性地位及其所占有的大份额比重决定的.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这生产力的三个基本要素的内涵,也意味着这一地位的跃升.如今,科教兴国战略的全面实施已显示出它的巨大威力,这正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体现.  相似文献   
979.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向社会的全面渗透,科技正日新月异地改变着人类的生 产与生活,然而在科技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的同时,科技对人文的异化现象随之凸显,给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潜在而巨大的威胁,科技与人文的日益分离使科技的发展失去了人文精神 的导引,背离了人的根本目的从而造成了科技对人文异化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980.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发展的阶段及其主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精神生产理论是一个系统的哲学思想,这一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又从成熟走向深化的过程。我们可以把马克思有关精神生产的思想划分为创立阶段和继续深化阶段。科学技术领域是马克思精神生产的主要关注对象。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核心范畴,在马克思对精神、对精神生产研究的全过程中,都起着统摄的作用,它是精神生产的理论归宿。虽然没有系统论述精神生产的著作,但是从对马克思在两个阶段有关精神生产的论述,我们可以归纳出马克思精神生产的几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