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1篇
  免费   29篇
各国政治   27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50篇
外交国际关系   44篇
法律   120篇
中国共产党   124篇
中国政治   177篇
政治理论   78篇
综合类   147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恶法非法论     
恶法非法论是自然法学派的一项著名的理论。自古希腊至近当代,自然法学家始终坚定地认为,法有自然法与实在法之分。实在法如果违背自然法的要求,就是恶法,而恶法不是法律。恶法非法论从法哲学的高度论证了人民拥有反抗暴政的权力,是一种激进的、革命的理论。公民反抗恶法的基本方式是公民不服从,它是一种公开的、非暴力的群体性抗法行为,其目的是为了改变或废除所反对的法律。任何一个正义的社会,都应该承认公民不服从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62.
林民旺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3,(5):125-137,159,160
近年来,中国学术界对构建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学派"的大讨论缺乏科学哲学的指引,陷入观点之争,形不成共识。诸多观点差异的根本分歧在于国际关系究竟是一门科学还是艺术。自然主义者坚持社会世界的科学研究和社会理论的普遍性。反自然主义者则坚持社会世界的人文研究和社会理论的特殊性。在创建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学派"的争论中,自然主义者反对国际关系理论特殊性(如"中国学派")的提法,反自然主义者则反对国际关系理论的普适性。作者认为寻求一种既具有普遍性同时也包含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理论是可能的。原因在于,理论产生包含理论建构和理论证明两个过程,理论证明遵循普遍性逻辑,理论建构遵循特殊性逻辑。理论普遍性体现在它遵循共同的证明逻辑,特殊性则体现在理论假说的创造上。由于理论假说提出是创造性过程,使得中国要素的渗入成为可能。中国人对问题的思考,必然带上中国文化与思维方式的烙印,由此提出理论假说,经由验证而成为理论学说,最终将刻上"中国"印记。基于此,创建一种具有普遍性的中国国际关系理论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63.
建设国际关系学的“中国学派”不仅可能而且必要。中国崛起已经并将继续对21世纪的世界政治和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中国式国际关系理论的产生。中国的思想、哲学、文化为“中国学派”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知识资源。中国学界对“中国学派”国际关系学理论的探索,表明了中国学人的自信心和“成为知识的生产者”的志向。  相似文献   
64.
萨维尼作为一位杰出的法学家,在法哲学领域和国际私法领域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法律关系本座说”观点的提出,结束了“法则区别说”几个世纪的统治,同时也使得国际私法从“国际礼让”重新回到了普遍主义的立场中探讨冲突规范准据法的适用问题,在国际法的方法论上实现了根本的变革,为国际私法上其他学说的提出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本人也被称为“近代国际私法之父”。  相似文献   
65.
66.
本文立足于人类学的视野探究了功能学派对法律的定义、法律的功能、法律与习惯的关系所作的分析和解释,各代表人物观念之间互动及其分析路径,由此引发的争论及对法人类学的贡献与启示。  相似文献   
67.
格里塞-菲尼斯学派试图在现代语境下激活阿奎那的自然法理论,该学派把自然法视为一组"实践理性原则"。通过对阿奎那实践理性首要原则"要行善、追求善并避免恶"的重新解读,该学派提出了自然法的前道德层面和道德层面,衔接这两个层面的是道德的首要原则和实践合理化的基本要求。当然,该学派的生命力还需在现代社会的鲜活实践中获得检验。  相似文献   
68.
20世纪国外刑法学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后,西方刑法学在新旧两派的继续对峙、争鸣过程中,出现了若干新的趋势与特点,其中最为显著的是两派的相互吸收、借鉴,取彼之长补己之短,并着手改造和刷新自己的主要观点和理论体系,俨然以一副旧人新面孔粉墨登场,不过,时代的潮流又使它们不由自主地靠拢,统合在刑法统一主义的大旗下。西方刑法学的统一主义大潮势不可挡,卓而不群、特立独行者已是廖廖。西方刑法学在研究方法上进行了若干更新与扩充,如经济分析的方法和行为主义的分析方法的引入与走俏。理论的成熟与实践的深入推动着西方刑法学理论向纵深方向发展,学者们对刑法的目的、刑事政策的合理性与妥当性进行了热烈讨论与深刻的反思;有些学者对正统刑法学理论进行了修正、反动甚至颠覆;有个别学者在刑事社会运动中不为时势所惑,坚守刑法法治主义阵地,并对刑法原则作了若干拓展与深化。  相似文献   
69.
1934年,陶希圣创办《食货》半月刊,以此为平台,一批从事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学人聚集于此,形成名盛一时的食货学派。食货学派的主要特征是:其成员以陶希圣为中心,具有稳定的师承关系,并形成了紧密的学术联系;他们大都接近或倾向于唯物史观,在一些重要历史问题上已形成较为相似的学术观点;其治学风格以理论与史料并重见长。这些主要特征的形成,是食货学派作为一个主要学术流派存在的基本依据,并对中国经济史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食货学派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0.
佟兆俊 《世纪桥》2009,(18):44-45
上个世纪初结构主义思想与方法引入叙事研究,不仅催生了结构主义叙事学这门学科本身,开创了这一领域研究的新纪元,而且对整个西方文学和文化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穿越近一个世纪的时间,回顾了结构主义叙事学一段兴衰嬗变的起伏演化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