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9篇
世界政治   16篇
外交国际关系   58篇
法律   26篇
中国共产党   71篇
中国政治   71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杨柏 《当代贵州》2009,(13):55-55
学习经济学是一种人生状态 .不说吴敬琏从孙冶方和顾准身上得到学习真理、探索真理并坚守真理的启发,信手拈来,很多人都把经济学当作人生的教科书.  相似文献   
62.
近日,投资近百万元的三都水族自治县福乡民族节日活动场地正式建成,成为接待游客和当地群众文体娱乐的好去处。看着自己的一条建议最终“开花结果”而惠及数万群众,乡人大代表刘光祥心里由衷地感到欣慰和快乐。  相似文献   
63.
广州有多处天桥和高架桥底浇筑了这样的水泥锥,其目的是驱逐流浪汉。看到这幅图片,让我想到有关这座城市的传说:据说在周朝的一天,有五位仙人骑着口含六束谷穗的五只飞临广州,把谷穗留给广州人,并祝愿这里年年五谷丰登、永无饥荒,然后驾云腾空而去,化为石。从此,广州成了富饶的地方,广州也因此得名“城”。之所以想到这个传说,是因为这个传说表明广州起源于移民,“”和“谷穗”来自北厅文明。正是北方文明向岭南的输入,奠定了这座城市的基础。  相似文献   
64.
近年来,西非大国尼日利亚经济快速发展,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瞩目。2014年4月6日,尼日利亚国家统计局对外发布最新国内生产总值(GDP)统计数据,按照重新确定基准年(2010年)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GDP),2013年尼GDP总额高达5099亿美元,大幅超过同年南非的GDP3703亿美元,尼日利亚成为非洲第一大经济体。该统计数据发表后引起了外界的争议,质疑声不少。本文试图在分析该统计数据可信度的基础上,阐释尼日利亚第一大经济体的经济地位对南非在非洲经济领头地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6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管理办法》和《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等有关规定,经书面材料审查和现场审验合格,现确定第三批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13个(名单见附件)。特此公告。  相似文献   
66.
资讯     
正国务院发布促进就业规划加强对残疾人的就业援助日前,国务院发布《关于批转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规划》是近年来国务院批转的第一个促进就业国家级专项规划,主要阐明"十二五"时期国家促  相似文献   
67.
王洪海 《乡音》2014,(4):43-43
自古以来,全宴是堪与满汉全席相媲美的大型宴席。其中菜品的原料均出自的身上,并以菜品繁多、口味鲜美、滋补健身为美名传诵。  相似文献   
68.
《今日上海》2014,(8):54-54
《鸡图》由徐悲鸿1936年9月作于广西。画面上题有“敦吾仁兄惠教悲鸿”。画作的受赠人易敦吾早年任梧州医院院长,与徐悲鸿过从甚密。因易敦吾生肖属,其妻陈竹筠生肖属鸡,故徐悲鸿以“鸡相伴”为题专门作画相赠。  相似文献   
69.
"他是我们连的畜牧经纪人,跟着他干,我们致富有信心。"近日,在四师六十一团农六连回族职工马永富的养殖小区,职工马全胜指着正在给养殖户讲解牲畜养殖及疫病防治知识的"土专家"马永富向笔者说。  相似文献   
70.
THE bow and arrow craftsmanship of the Ju Yuan Hao workshop in Beijing was recognized as one of China’s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s in 2006.It was among the first cultural traditions to be given the title.At the time,48-year-old Yang Fuxi was one of the few master craftsmen remaining adept at traditional Chinese bow and arrow construction.Yang’s workshop,called "Ju Yuan Hao" for generations,produces some of the more complex bow and arrow designs of ancient China.Creating them today still requires many hours o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