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080篇
  免费   488篇
  国内免费   424篇
各国政治   1754篇
工人农民   557篇
世界政治   3731篇
外交国际关系   4790篇
法律   7632篇
中国共产党   25409篇
中国政治   25467篇
政治理论   10514篇
综合类   12138篇
  2024年   133篇
  2023年   761篇
  2022年   696篇
  2021年   1051篇
  2020年   1350篇
  2019年   1057篇
  2018年   517篇
  2017年   999篇
  2016年   1469篇
  2015年   2881篇
  2014年   7036篇
  2013年   6162篇
  2012年   7495篇
  2011年   7362篇
  2010年   7436篇
  2009年   7688篇
  2008年   7809篇
  2007年   5401篇
  2006年   4796篇
  2005年   3853篇
  2004年   3576篇
  2003年   3441篇
  2002年   3024篇
  2001年   2531篇
  2000年   2631篇
  1999年   244篇
  1998年   154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6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8 毫秒
71.
72.
家风建设是新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抓手和重要着力点。领导干部家风事关党的作风,也深刻影响着政风和民风。加强领导干部家风建设体现了全面从严治党全覆盖和抓"关键少数"的战略安排;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家风促作风、以家风涵养官德、培养领导干部道德自律精神、发挥领导干部榜样示范效应、完善党的监督体系的政治自觉和伦理认同,具有鲜明的政治伦理意蕴。  相似文献   
73.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国际行为体之间的一种社会建构,其构建会涉及到诸多国际社会性因素,必然是一个国际政治社会化过程。由于国际理念/规范社会化的渐进性、国际社会的多样性以及国家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过程中必然会呈现出阶段性、多样性、反复性的特征。对于日益崛起的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国际政治社会学意义。随着国际社会的不断发展进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需的主体条件与物质技术条件也会日益完备,有理由相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前景终将实现。  相似文献   
74.
密西西比三角洲坐落在密西西比州的西北部,位于密西西比河和亚祖河之间。最初这个地区覆盖在硬木森林中,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之前是全国最富有的棉花种植区之一。该地区吸引了许多投机者沿着河滨两岸种植棉花,成为依赖黑奴致富的种植者。  相似文献   
75.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强调供给又要关注需求。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需求存在主体的多样性、对象的差异性和发展的动态性等现实困境,必须重视其真实需求的识别以及精准有效的回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在于解决"供需错位"的问题,强调以精准的供给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以供给能力的提升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供需矛盾,实现需求与供给的精准对接。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撑的数据治理对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要注重培育和塑造数据治理理念,完善数据治理的制度体系建设,创新数据治理平台和路径建设。  相似文献   
76.
包心鉴 《前线》2020,(3):25-30
人民政协是植根中国大地、立足深厚中华文明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基本政治制度。这一重大制度安排,是把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同中国政治发展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造,在广泛凝聚共识、努力形成最大公约数上具有独特的制度优势;是把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同中国政治发展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造,在推进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建设、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上具有独特的制度优势;是把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同中国政治发展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造,在彰显人民民主真谛、发展中国式民主上具有独特的制度优势。  相似文献   
77.
张丽新 《奋斗》2020,(1):26-27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具有显著优势。因此,坚守“人民立场”是我们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广泛、真实、管用的人民民主必须遵循的政治初心,更是实现全体人民利益最大化的归宿。国家治理应体现人民对自身利益的实现和发展,国家的一切治理活动,都应坚守人民立场,尊重人民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78.
近年来,学者们围绕党内政治文化的科学内涵、生成逻辑、重大意义等内容进行了多学科、多向度、立体化研究,取得系列重要成果,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奠定了良好基础。但同时应看到,目前关于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研究仍处在起步发展期,现有研究还不够深入,其不足主要体现为:解读模式相对单一、比较研究不够深入以及实证分析有待提升。要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研究不断推向纵深,就要调整研究关注点,加强学理探究;深入历史考察,把握发展规律;进行实践探究,总结发展经验。  相似文献   
79.
美国智库对中国参与北极事务保持密切关注,并持续影响美国对华北极决策.以代表性的从事北极问题研究的美国智库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其有关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的相关研究成果,梳理分析其观点倾向、研究重点、代表学者等内容,可以发现,上述智库有关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研究的关注议题和研究人员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相关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其研究观点和对策建议对美国北极决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0.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习近平关于历史的一系列新观点和精要论述对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全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需要从需求维度、现实维度及实践维度出发,将习近平历史观深层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厚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历史意蕴及理论内涵,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深度耦合,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八个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