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3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110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52篇
外交国际关系   478篇
法律   162篇
中国共产党   826篇
中国政治   433篇
政治理论   191篇
综合类   139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189篇
  2013年   154篇
  2012年   221篇
  2011年   300篇
  2010年   195篇
  2009年   192篇
  2008年   195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118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91.
1968年普韦布洛号危机发生前后,约翰逊政府最高决策层依旧在很大程度上坚持共产主义铁板一块的观点,一致认为朝鲜此举的目的在于支持北越,苏联参与其中,甚至是主谋。于是,美国的第一反应便是寻求苏联的帮助,要求对方迫使朝鲜还船放人。苏联一面拒绝充当调停者,一面暗中规劝朝鲜尽快以和平方式解决危机。然而,最终苏联的努力未见成效。此次美苏交涉充分表明:虽然中苏同盟破裂已成定局,但华盛顿依旧固守过往的冷战思维,深信苏朝越的对外战略是协调一致的;1960年代末,在中苏分裂和朝韩竞争的特定时局下,苏联这个社会主义超级大国已无力真正影响朝鲜外交政策的走向。  相似文献   
92.
高放 《当代世界》2011,(6):25-28
在20世纪世界历史与版图上有一个地跨欧亚两洲的大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于1917年横空出世,灿然兴起。它在1918—1920年打败了国内外敌对势力的猖狂进攻后,只用了十几年时间就快速实现了国家工业化,消灭各种私有制,于1936年宣告基本上建成了人类四百多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的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93.
芬伯格试图在对马克思技术批判理论的批判与超越的基础上构建自己的技术批判理论,在产品批判和技术过程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马克思技术批判理论中暗含的第三种批判即设计批判。但芬伯格没有认识到劳动过程异化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没有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中生产技术的二重性。芬伯格以"苏联模式"的失败作为论证自己"技术非中性"观点的依据,并将"苏联模式"失败的原因简单地归结为对西方的方法和技术不加批判地应用。芬伯格对马克思技术批判理论的批判存在着诸多狭隘的、片面的理解,严重地低估了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生命力。  相似文献   
94.
高放 《人民论坛》2012,(25):48-50
五国都已经开始在不同程度上独立探索如何建成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渡过了因苏东剧变造成的难关,使社会主义显露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当今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只剩下中国、朝鲜、越南、老挝和古巴五国。近20多年来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95.
中苏天然橡胶合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它包括橡胶代购和橡胶种植两个方面.尽管合作几经波折,但其影响是巨大的.苏联通过合作缓解了欧美国家对其经济封锁所造成的压力,而中国通过合作也逐渐发展起了自己的天然橡胶产业.其间出现的盲目“大发展”的教训值得记取.  相似文献   
96.
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民族主义浪潮中,苏联、南斯拉夫和捷克斯洛伐克三个原社会主义阵营的民族联邦制国家相继解体。本文以捷克斯洛伐克联邦为例,从捷克人与斯洛伐克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变迁、民族性格的差异、相互认知和成见以及对共同国家的不同看法等角度,揭示民族心理作为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对联邦主体相互关系的发展以及联邦国家的命运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7.
蒋莉 《国际资料信息》2014,(3):29-35,39
俄罗斯自独立以来就存在着严重的人口危机问题,1992年其人口出现了负增长,之后的近20年人口数量总体呈下降态势.俄罗斯人口危机的长期存在,既有反法西斯战争造成的重大人口损失,以及斯大林时期的“大清洗”夺去了数百万人生命等历史原因,也有俄民众生存压力增大等现实因素.人口危机使俄罗斯的国防安全面临威胁,同时也掣肘了俄经济发展和国家振兴战略. 一、俄罗斯的人口现状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出现了人口的负增长,进而步人了严重的人口危机.据俄联邦统计局公布的数据,1991年俄国内人口总数为1.483亿,1991年和1992年升至历史最高值,达到1.485亿.  相似文献   
98.
我国著名苏联—俄罗斯问题和国际问题专家、在国外也享有盛誊的俞邃教授,最近撰写了《其兴也勃焉 其亡也忽焉——二十年后再看苏联演变》一书,已由当代世界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继作者的专著《莫斯科的冬与春——一个时代的终结》、《苏联解体前后》、  相似文献   
99.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借鉴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的经验,开展了建立和推行三方机制的活动,并把这种机制称为社会伙伴关系体系。俄罗斯独立工联为建立该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0.
<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2010年10月由新华出版社出版了,此书分为上、中、下三卷,共计150多万字.这是我国苏联史学界少有的大部头学术著作.细读全书,我觉得该著作特点非常鲜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