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3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2篇
各国政治   20篇
工人农民   7篇
世界政治   28篇
外交国际关系   43篇
法律   249篇
中国共产党   249篇
中国政治   392篇
政治理论   248篇
综合类   28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51.
《福建党史月刊》2012,(20):14-16
1994年11月10日,宁德地委、行署在闽东革命的中心——福安城关隆重举行闽东苏区创建60周年纪念活动。纪念活动期间,曾经在闽东这块红土地上战斗过的革命前辈叶飞、曹志、范式人等老同志重返柏柱洋看望老区人民。  相似文献   
52.
徐卉 《法学研究》2012,(5):32-34
自1978年始,中国的民事诉讼法学者们在短短三十多年间,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学者们不仅初步建立起了现代意义上的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理论体系,而且在推动立法和民事司法改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回顾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走过的历程并展望未来,我们看到,除了深化以前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外,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也已经到了需要通过知识转型来寻求发展的阶段了。为此,有许多重要问题需要思考。  相似文献   
53.
本文以"法律不确定性问题"为出发点,沿着通过教义学或科学技术来摒弃不确定性以及反过来在不确定性的前提条件下考虑制度设计这样两条基本线索,梳理了法解释学与法社会学之间的争论以及不同的应对策略,从中归纳出作为科学的法学观、作为技艺的法学观以及法律的本质就是话语实践的核心命题。作者认为今后中国的问题导向跨学科研究应该聚焦法律议论,特别是法的社会科学研究要把重点从结构、功能转移到价值涵义,以便真正深入到规范的领域进行实证分析,与此同时切实加强与法解释学以及法律实务部门之间的对话。因此,作者提倡"议论的法社会学"研究范式,试图以此深化法律方法论的探讨,促进思想与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54.
我国单一型的防灾减灾立法范式,是基于特殊的法治发展历程形成的,该范式虽然在"突发事件应对法"这一综合型立法出现后有所发展,但至今尚未实现从单一向综合的立法范式转变。这种单一的立法方式,已无法应对灾害发生的复合化、综合型立法修订滞后、法律部门间衔接不济等新情况。美国、日本的单一与综合兼容的立法范式,为我国防灾减灾立法范式的革新提供了可借鉴的有益经验。在此基础上,从制定综合型法典,推行本土化发展,修改和衔接单行立法等方面,形成以综合立法为主导,单一综合多元并存的防灾减灾立法新机制。  相似文献   
55.
风俗是儒家政治和道德学说的重要概念,以教化为根本手段的风俗之治是古代中国政治治理实践的重要传统。风俗之治是德治主义政治逻辑下必然的问题导向、目标诱惑和路径锁定。现代社会公民道德建设区别于古代风俗之治的关键,在于实现从道德本位的儒家政治哲学范式向权利本位的现代政治哲学范式的转换,政府作为法治公正的提供者而不是社会道德风俗的直接塑造者,克制正俗的权力冲动才能真正有效地推动社会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56.
在公共行政学学术史的研究中,就公共行政学的范式问题存在着长期的争论。争论的焦点在于:公共行政学究竟有没有范式?发生过几次范式转换?然而,通过对公共行政学与范式的结构性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公共行政学并不能满足范式原初意涵所包含的共同体、信念结构与发展轨迹三个结构性特征的要求。由此可知,实际上公共行政学并未形成某种范式,更未发生过范式转换。从范式的原初意涵来看,公共行政学目前仍处于"前范式阶段",因此,用学派或者研究途径等概念来描述公共行政学及其发展,是一个比使用范式这一概念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57.
文化对话基于文化的普遍价值与特殊价值展开,其本质是一种价值交换。成功的文化对话要有共同的预设和前提,即文化理解和文化自觉,前者是一种理性态度,后者是一种理性选择。文化对话还要有合适的范式和平台,即对话模式和交往管道,这样才能推动文化的自主发展和多元繁荣。山西区域文化对话的创新与发展应解放思想,积极参与国内外文化对话,使丰富的文化内容和独特的精神价值转化为区域优势,提高地方软实力与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58.
我国目前处于转型时期,社会、文化冲突也处于高发期,而新疆地区又是一个多元文化并存的地区,具有同全国其他地区不同的文化特殊性,通过梳理国外内文化冲突及其适应的研究理论并分析新疆文化冲突研究意义,可以丰富我国尤其是新疆地区的社会矛盾理论,为维护新疆的社会稳定提供借鉴,有助于新疆地区共同理想和共同精神的凝聚,有利于促进新疆地区的文化发展与和谐。  相似文献   
59.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公共行政学得以恢复与重建,并逐渐确立了其应有的学科地位,从而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高等院校公共行政学科学院化,建立了完整的专业教育体系,专业性学术组织蓬勃发展,创办了一批专业学术期刊,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研究范式不断转换,研究方法不断改进,话语体系不断构建等。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在推动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构建服务型政府、转变政府职能、培育公共精神、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没有形成完备的本土化理论体系、研究方法的结构性失衡、公共行政的合法性危机等方面,仍面临较大的挑战。不过,全面深化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逐步提高、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为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未来中国公共行政学的发展要立足现实,及时回应和满足社会变革的需要,创新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范式与方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行政学话语体系和本土化的公共行政学理论。  相似文献   
60.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性是其重要特征。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要注重四个导向,即时代导向、问题导向、学术导向、实践导向等,以适应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