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26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94篇
外交国际关系   46篇
法律   81篇
中国共产党   243篇
中国政治   342篇
政治理论   149篇
综合类   10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155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991.
特别策划     
《侨园》2011,(1)
聚焦2010年十大国际财经热点1.欧债危机愈演愈烈,欧盟7500亿欧元维稳。2.深水地平线原油泄漏,英国石油公司制造墨西哥湾生态灾难。3.美国出台最严厉金改法案,美国证监会借力打击  相似文献   
992.
今年以来,由于物价的持续上涨和通货膨胀压力的不断加大,中央把"控物价"作为宏观调控政策的着力点。随着一系列以抑制过剩的货币流动性为重点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和以控制农副产品价格和房价上涨为重点的物价政策的逐步起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都已在8月份出现拐点,分别  相似文献   
993.
一、中美两国政府宏观调控的决策机制不同际,布什政府迅速向国会提交了一份总额为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助议案,以阻止危机的进一步恶化。此议案一经提出即遭到了普通民众及众多经济学家的反对:一方面,此救助方案是在用纳税人的钱来为华尔街的投机行为埋单,这有违公平性;另一方面,如此大规模的救助方案将进一步扩大政府的权力边界,  相似文献   
994.
王海 《南风窗》2011,(1):70-71
美联储量化宽松通过流动性的转移,会对其他国家产生比较大的冲击。美国现在采取这么大规模的定量宽松,未来也存在其他国家跟进的可能性。通过贬值来刺激出口,对于创造就业而言,其实效果不彰。  相似文献   
995.
有人这样说:在中国有两类人最傻,一是球迷,二是股迷。虽然这话太过偏激,但也道出了中国股民心中的悲愤与无奈。在股市连续大跌、户均蒸发1万元的背景下,"中国股市何去何从"成了每个股民心中一个大大的问号。全球股市下挫,中国投资者惨遭池鱼之殃。全球经济处于艰难时刻,各主要经济体没有找到新的经济增长极,宽松的货币政策在一时欢娱之后,让世界陷入通胀漩涡,债  相似文献   
996.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伟 《求索》2011,(2):14-16
本文引入货币政策转向虚拟变量,通过对2004年7月以来中国货币政策工具变量、货币供给以及货币政策的目标变量的协整检验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分析,本文认为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利率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在加强,存款准备金对中国货币政策目标实现的作用较小,危机中货币政策虽然在短期内是有效的,但是其有效性程度不高,长期货币政策效果不佳,因此,应当进一步促进利率市场化,降低存款准备金影响时滞,增强货币政策的灵活性,以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7.
本文研究了当前我国的通货膨胀,指出本轮通胀的成因有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国际上是因为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一直实行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国内是因为我们采取的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当前通胀已成为现实的情况下,我国政府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来应对通胀,这种稳健的总要求就是调节有度,把好流动性这个总闸门。在具体措施上要从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加息和坚决贯彻执行国务院稳定物价控制膨胀的十六条措施等方面入手。在本轮通胀中我们可以得到两点启示:一是农产品价格逐步合理提高是发展农业生产的客观必然趋势;二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变得更加紧迫。  相似文献   
998.
今年我国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由此前的“适度宽松”调整为“稳健”,这是我国货币政策基调的重大转变。分析人士认为,货币政策基调的转变,最终将有利于中国经济更加持续健康发展。多位专家分析认为,2011年稳健的货币政策或将“中性偏紧”,央行将继续回收过剩流动性以防通胀加剧,新一轮加息周期或将到来,  相似文献   
999.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作为政府实现经济目标而用于宏观调控的主要政策工具,是商品经济效应中国家调控社会总供求最为有力的两大经济手段,在协调社会供求总量与结构平衡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并日将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宏观经济政策的主导。因此,有必要通过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充分理论依据的探讨,以期有效提高财政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体系中的地位及调控合力,进而实现财政货币政策在深层次高水平上的协调配合。  相似文献   
1000.
人行呼市郊区支行在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以创建优秀基层党组织为目标,强化发展意识、服务意识和管理意识,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动了业务工作和三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