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4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40篇
世界政治   8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44篇
法律   47篇
中国共产党   97篇
中国政治   138篇
政治理论   83篇
综合类   10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政治文化是某个国家或民族文化与历史传统长期积淀而成的政治观念方面的综合体系,表现出一个政治系统的基本政治倾向。美欧的政治文化既表现在双方对国内政治和国际政治的认知上,也贯穿于各自的历史进程中。美欧在伊拉克战争问题上表现出来的针锋相对的态势,显示出双方迥然不同的政治文化传统。美国的霸权倾向与欧洲的制衡传统产生剧烈的摩擦和碰撞。伊拉克战争既为双方政治文化冲突提供了导火索,也为两者弘扬各自外交理念提供了平台。  相似文献   
12.
美国霸权与中国崛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分析美国霸权与中国崛起的关系时,可以得出3点结论。首先,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崛起对美国的机制霸权、经济霸权、政治和意识形态霸权、军事霸权都不构成严重挑战;在美国构筑的全球霸权体系下,中国也还有相当大的崛起空间。其次,中国崛起对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霸权地位形成结构性的挑战。最后,从思维框架上说,我们既不能丢弃对国际权力格局的传统分析方法,以为信息和思想的沟通以及经济等领域的国际合作能够自然生成国家间的友好关系,消解国际冲突,也不能忽略国家及其以下的行为体的主观能动作用,以为权力格局的变化必然造成国际秩序的混乱。现在,中美领导人都认识到两国相互对抗的危害性,因此中美关系有望继续维持稳定,并逐渐建立起更为稳定的战略框架。  相似文献   
13.
宗寒 《求是》2012,(8):57-59
2008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至今已近4年,不仅使本国遭受重大损失,而且持续发酵,影响到全世界,形成一场世界灾难。这次金融危机为什么发生在美国?为什么它会迅速地向全球传递?这样的危机今后还会出现吗?我们从中可以接受一些什么经验教训?这都是  相似文献   
14.
张肖 《今日中国论坛》2012,(11):185+187
二战后,维护美元霸权成为了美国的既定国策。美国通过控制国际组织,操纵三大评级机构,掌握大宗商品定价权,甚至不惜发动战争等手段控制世界金融体系等手段维持美元霸权。近来,美国以在中国周边制造威胁,引爆欧债危机,激化伊朗危机等方式打击美元的竞争对手。中国必须在未来较长时间内谨慎对待美国行为后的美元因素。  相似文献   
15.
孔繁颖  李巍 《当代亚太》2015,(2):82-110,159
美苏冷战期间,美国一度通过国际制度建设取得了三分之二世界的霸主地位。然而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与国家实力的交化使美国无力继续追求全球性的制度霸权,而是转向区域制度霸权战略,通过以自由贸易区为主的地区合作制度追求其在各地区的主导地位与战略利益。其中,能否构造适宜的地区关系格局是大国主导自贸区与区域制度霸权战略能否达成的决定性因素,具体表现为三项任务:力量结构调整、单向支付与软实力建设。只有围绕本国优势兼顾这三项任务,大国才有可能在地区霸权的竞争中取得胜利。通过对NAFTA、FTAA与TPP三个案例的分析可以发现,美国追求地区霸权的战略尝试之所以成效各异,原因就在于其对三项任务的完成情况不同,进而影响到其地区影响力以及相较于对手的地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通观近几十年来西方国家对少数民族文化政策的变化,我们可以发现明显的右倾或倒退趋势纵观近年西方国际政治及社会思潮的整体动向,笔者以为,此次反美浪潮是西方在国际事务中坚持霸权扩张和武力裁决政策的一个必然结果,而促成这种强权暴力政策的社会思想因素就是作为日益右倾的国际政治理念基石  相似文献   
17.
正法国在历次国际贸易谈判中坚持"文化例外"的原则并取得了重要成果,有效地维护了本国文化产业的利益。对法国而言,"文化例外"并不是一项应付对外谈判的权宜之计,而是确保国家文化安全的长期国策。"文化例外"显示法国文化的独特地位法国成为欧洲乃至世界的文化大国并不是偶然的,这是长期以来法国历任执政者遵循"文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东北亚国际关系波谲云诡,成为全球地缘政治的热点.如何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探寻东北亚区域秩序变迁的历史轨迹,三篇文章试图从不同的视角回答这一问题."从帝国到霸权:东北亚区域秩序的现代转型"以帝国与霸权为切入点,解读了两者在东北亚区域秩序的形成及转型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后冷战时代东北亚的民族主义与区域秩序"从民族主义入手,探讨了东北亚各国民族主义对塑造东亚均势秩序的影响,以及走向法理秩序的可能;"中华帝国转型与东北亚区域形成"回溯近代以来中华帝国与区域世界的互动,中国从农业帝国向现代主权国家的转交是东北亚区域形成的核心动力所在.  相似文献   
19.
杨震  方晓志 《东北亚论坛》2015,(3):104-113,128
海洋是人类的第二生存空间,其战略地位不断提高。作为传统的海洋强国,美国充分认识到其霸权是建立在对海洋控制的基础上的。进入后冷战时代,美国强化了对海洋的控制。作为一个新兴大国,中国认识到海权的重要性,并开始大力发展海权。作为连接中美两国的唯一地理媒介,海洋事务成为双边关系的重要议程。两国在海权领域不仅有矛盾,也有合作。由于太平洋成为世界海洋体系的轴心地带,中美两国成为世界海洋战略格局中的主要国家,这种合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中美海权合作主要包涵科技、经济、安全等领域,并且由于主客观因素,中美海权合作有深化的趋势,未来有可能成为推进双边关系稳步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20.
美国强大的原因可以从势、道、制、术、器与士(即国际格局与国际力量对比、美国的意识形态与核心价值体系、政治经济与社会制度、科技与战略政策制定、经济与军事硬实力、人才培养与储备机制等方面)进行分析。由于新兴国家崛起,美国单极体系已经终结,美国霸权相对削弱,但是美国仍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维持“一超”的地位。从劳动生产率、基础科研实力及研发投入、高等教育体系、外资投资环境、人口结构以及新兴产业等因素考察,美国经济长远来看仍具有较大的相对优势。未来美国霸权依然存在,美国二战后所确立的以“结构自由主义”为特征的国际秩序是美国霸权能够持久的最重要的基础,也是二战后西方国家之间的关系能够超越“零和”博弈格局的重要原因。美国对华战略并非遏制,而是“对冲/两面下注”。中美之间存在超越历史上传统大国“零和”博弈的可能,中国领导人提出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建议反映了这种战略远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