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篇
法律   18篇
中国共产党   59篇
中国政治   40篇
政治理论   13篇
综合类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薛原 《同舟共进》2020,(1):75-76
齐白石老人晚年得到了很高的礼遇,可以说是中国画家能够得到的最高礼遇了。但即便如此,在老人身后,齐白石和他的艺术还是受到了批评和贬斥,如说老人的艺术是腐朽的,是不能代表新的艺术方向的,在人格上也被非议,如说老人吝啬,眼里盯着钱之类。当然,这一切后来都反了回来,齐白石和他的艺术已被公认是中国画在20世纪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82.
摄影杂志     
黄石光 《工友》2014,(3):59-59
建筑魅影 但凡艺术家都有一些题材上的偏好,梵高爱向日葵、莫奈钟情于睡莲、齐白石乐于画虾、徐悲鸿擅长画马,而人们也往往乐于将它们作为一种标识。摄影爱好者也有专攻人像、风景或其它专题的。因为工作中时常会来往于城市中的各大建筑工地间,我对于拍摄工程建筑以及建筑空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83.
章姗 《检察风云》2014,(23):66-67
几十万元投资款一夜之间化为乌有,丈夫、女儿突然患病急需用钱,突如其来的变故让邓女士猝不及防,父女俩的医药费没有着落,邓女士在百般无奈之下,将目光投向了家里珍藏的一件宝贝上--《齐白石款墨笔铁枝梅花图》。  相似文献   
84.
“年少时,纯然出于爱好而学而刻;年长后,作为工作闲暇之余兴爱好而治印”,《巴蜀妙才张寔父》的整理出版,再度勾起人们对于这位蜀中妙才的一段记忆。  相似文献   
85.
1956年张大千曾去拜访毕加索,看到他的画桌上有不少临齐白石的画。毕加索说:"齐白石真是你们东方了不起的一位画家!那墨竹与兰花更是我不能画的。"这位西方最有影响的艺术大师,如此评价齐白石,可见齐白石的影响。齐白石如何从乡间木匠成长为国画宗师?《从木匠到巨匠》一文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齐白石的  相似文献   
86.
宋洪斌 《侨园》2011,(5):24-25
齐白石是世界文化名人、20世纪中国画坛的旗帜。齐可来作为齐白石的嫡孙,谈起祖父、父亲以及自己,如数家珍,感触良多。我们沉浸到齐白石的传奇世界,也见识了白石老人第三子齐良琨之子齐可来。让我们听听他的叙述——  相似文献   
87.
在我国近现代绘画史上,有“南黄北齐”之说,“北齐”指的是居住在北京的花鸟画巨匠齐白石,而“南黄”说的就是浙江的山水画大师黄宾虹。同时,他又与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合称“20世纪传统四大家”。初名懋质,应试后就改名质,字朴存,号滨虹,后改写宾虹,中年以后以字行,别号有予向、虹若、虹庐、虹叟、黄山山中人,其实他是浙江金华人,原籍在安徽歙县。  相似文献   
88.
李可染拜师     
陈勇 《政府法制》2011,(24):43-43
1946年,经徐悲鸿引荐,李可染见到了心仪已久的80多岁高龄的齐白石,表达了自己想拜师求教的心情:1947年春,李可染带了20张画第二次拜见齐白石,由此引出一段动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89.
风雅颂 《侨园》2012,(5):48-49
在世界文化史上,一些大师级艺术家热心"抬爱"弟子的事常让人感佩不已. "抬爱"是人们常用的一种谦词,就是"抬举"、"看得起"的意思. 但在中外历史上,举凡有能力和胆量抬爱别人的人,却多是一些德高望重的大师级人物.  相似文献   
90.
大画家齐白石先生在世时喜好冶印,晚年曾刻一印章,自命为“三百石印富翁”。这是白石老人对自己的治印艺术抒发豪情,也是肯定自己毕生的勤奋努力。如今,“寻常巷陌藏珍宝,半壁江山在申城”,从兵强马壮的收藏大军中走出了一位年过六旬的李孟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