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6篇
各国政治   9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38篇
法律   16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21篇
政治理论   19篇
综合类   3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1.
投资自由化与双边投资条约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峰 《桂海论丛》2002,18(5):33-35
国际直接投资迅猛发展的同时 ,国际投资法律也处于不断的调整和转变之中。近期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为双边投资条约得到飞速发展 ,在目前尚未出现一个全球性、综合性的多边投资条约的情况下 ,双边投资条约作为一种调整国际投资关系的最重要的国际法手段 ,发挥着促进投资、保护投资的功能 ,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2.
FDI在各国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因此各国政府为吸引FDI的竞争日趋激烈。该竞争包括基于优惠的政策竞争和基于规则的政策竞争。由于基于优惠的竞争易导致“囚徒困境” ,加上加入WTO后中国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变化 ,中国FDI政策的调整是不可避免的。调整的方向总体上应该从基于优惠的政策竞争转向更加有效的基于规则的政策竞争  相似文献   
93.
FDI与环境污染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2005年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相关数据,从FDI的产业分布状况入手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我国吸引的外资主要分布在污染密集型产业,占整个投资企业数的84.19%,这主要是与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有关。因此,我们要积极引导外商直接投资投向污染少的第一、第三产业,尤其要加速环保产业的发展,提高对外资质方面的要求,并通过立法来保护我国环境少受破坏。  相似文献   
94.
长三角内部在实际利用FDI和经济发展水平上存在明显差异,上海、苏州遥遥领先于其他14个地区,内部统筹协调发展有待进一步加强;除上海、苏州之外,以实际FDI为标准划分的不同板块之间在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异并非想象中那么明显,其中利用外资规模较小的地区正呈现出民资替代外资的态势,经济发展的自主性和内生性趋势明显;浙江杭州湾地区和江苏中部地区有可能在未来成为长三角新的增长极和集聚中心,同已有的龙头共同支撑长三角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5.
吴彬  曹栋 《理论学刊》2007,(7):35-37
跨国公司进行FD I行为时要考虑三个因素:国内/国外市场,经验获得/利润攫取阶段,优势/劣势状态。基于这种新的分析视角,在进行微观经济行为时,可以更深入地诠释决策背景,选择更合适的FD I模式;而对FD I进行理论分析时,可以将“经验获得”与“制度学习”纳入收益的范畴,建立一个涵盖所有国家、各种类型FD I行为的分析模式。  相似文献   
96.
李娟  沙景华 《青年论坛》2008,(1):113-117
山东省自从1979年引进外资以来,经历了起步、缓速发展、快速发展、调整、新一轮的快速发展五个阶段,引资规模位居全国前列,为全省经济发展增添了活力。但从吸收外资的来源地区、产业流向、利用形式及空间差异四方面进行分析,则发现其引资过程中存在产业流向不合理、区域分布不平衡、FDI质量不高及内陆地区投资软环境亟需规范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该采取培育高质量的产业集群、调整外资来源布局、扩大服务业开放力度、建立创新体系、利用合力引资模式等措施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97.
Extant research has shown considerable interest in whether host countries’ political uncertainty impede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Building upon the scholarly consensus on the adverse impact of political uncertainty on FDI, this article demonstrates that the extent to which investment climates are unpredictable varies cyclically, on the basis of election timing in democracies and leadership turnover in autocracies.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in presidential democracies, FDI tends to slowly increase after an executive election and then decline as the next executive election nears. However, I find that an electoral investment cycle is not found in parliamentary democracies where election timing is irregular, less predictable, and endogenous to domestic economic conditions. I also find that a similar political investment cycle exists in autocracies not through electoral cycle but through leadership tenure cycle. The level of FDI inflows tends to be relatively low early in autocrats’ tenure when political uncertainty is high and rise as autocratic leadership tenure increases over time but eventually wane again as autocratic leadership is destabilized in the late period of power transition.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e existence of heterogeneous political investment cycles, depending on regime type.  相似文献   
98.
学界有关跨国银行外国直接投资(FD I)动机和区位选择的研究,过去一直建立在跨国公司的理论框架内。近年来,学界在总结跨国银行FD I的发展历程及新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了跨国银行FD I理论框架,对我国制定相关政策具有积极的启示。  相似文献   
99.
基于协整理论,以中国1981-200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为依托,从产业角度对FDI与我国劳动力就业之间的长期均衡与短期动态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FDI与我国劳动力就业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FDI对第一、第二产业劳动力就业产生负向效应;对第三产业劳动力就业产生正向效应.短期内,FDI与第一、第三产业劳动力之间具有单向因果关系,与第二产业劳动力之间则不具有任何单向因果关系.冲击反应分析进一步表明,FDI对第三产业劳动力吸收效应最大,第二产业最小,对国内劳动力就业的综合效应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0.
Government strategies to attract R&D-intensive FD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ompetition among countries to attract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 activities of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has increased substantially during the last years, but the strategies used by governments in this competition still remain largely unexplored. This paper addresses that gap by proposing a taxonomy of the policy instruments available to stimulate inward R&D-intensiv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and presenting the results of a comparative case study of two EU countries: Spain and Ireland. The main conclusion is that an efficient promotion of R&D-intensive FDI calls for a closer connection between innovation policy and inward investment promotion, which are two policy areas that have traditionally operated rather separately. In addition, investment promotion agencies targeting R&D-intensive FDI are advised to reconfigure the scope of services they provide by placing more emphasis on after-care, since R&D-intensive FDI tends to be evolutionary rather than purely greenfield.
José GuimónEmai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