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6篇
  免费   101篇
各国政治   164篇
工人农民   112篇
世界政治   100篇
外交国际关系   374篇
法律   737篇
中国共产党   309篇
中国政治   588篇
政治理论   402篇
综合类   100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150篇
  2013年   305篇
  2012年   255篇
  2011年   223篇
  2010年   194篇
  2009年   191篇
  2008年   225篇
  2007年   237篇
  2006年   223篇
  2005年   288篇
  2004年   295篇
  2003年   253篇
  2002年   256篇
  2001年   180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
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应全面正确认识全球化,在积极融入全球化的同时,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深入研究并慎重处理全球化带来的各种困境和问题。  相似文献   
32.
本文从分析、预测我国未来5—10年的就业形势出发,构思了今后一个较长时期中国就业发展战略的基本目标、战略重点及其步骤。然后,阐述了今后扩大就业必须采取的相关措施,并提出了实现就业增长目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3.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率先实现现代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秋华 《桂海论丛》2007,23(6):28-31
现代化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以及人类本身的全面推进与提升的过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应抢抓叠加历史机遇,立足优势、突出重点、强化措施、齐心协力、攻破难点,进一步加快现代化进程,尽快建成经济新高地和发展新一极,率先实现全面的综合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34.
经济全球化既为党的作风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又使党的作风建设面临严峻的考验。以积极的心态应对经济全球化,这是我们党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采取的正确的决策。  相似文献   
35.
从文化角度看,全球化是一个矛盾体系,是整合与碎裂、一体化与分离化、世界化与本土化的张力场。全球化时代文化多元化是必要的,但推到极端刻意强调文化本土化、文化民族主义及发展为文化沙文主义、文化原教旨主义,将导致文化的矛盾、对立与冲突,影响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发展,甚至将脆弱的地球村推向崩溃的边缘。因此,在全球化时代,展开不同文化间的沟通与对话,消除偏见与冲突.是21世纪地球村公民生存发展的智慧选择。  相似文献   
36.
郭榛树 《桂海论丛》2003,19(2):66-68
市场经济的平等主要是原则上的交换平等.但由于种种原因,在结果上、事实上又是不平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共性,因此也必然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平等.但它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它必须保证市场前提、过程和结果应有的公平.  相似文献   
37.
人口众多、能源紧缺、耕地锐减是我国当前非常现实的国情。传统的粗放型的经营方式是造成资源浪费、能源匮乏的根本原因。个人的贪欲与制约机制的缺失是造成资源浪费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经济增长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产出的老路已走到尽头,落实科学的发展现,尽快建立社会主义节约型社会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8.
在全球化的语境下,明的冲突与和解、转型与重建,已成为当代人类社会发展深层次的无法回避的时代课题。因此,更需要建立综合性、反思性、前瞻性的明学来审视明的内在本质,统观明的历史演进,评判明的人性价值,引导明的发展方向。明学正是全球化时代人类把握明命运的学理呼唤。  相似文献   
39.
在短短的五年期间(1997年7月—2002年初)里,亚太发展中地区的经济经历了两次的衰退和两次的复苏。本文论述与分析这两次经济衰退与复苏的国际经济背景,并比较分析这两次经济衰退与经济复苏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40.
试析我国反垄断立法的必要性及规制对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垄断法是经济法的核心,有“经济宪法”之称。但直到目前,我国仍无一部反垄断法。本文试根据垄断的含义、特征、正负用及其经济学理论依据,分析我国制定反垄断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指出我国反垄断立法的规制对象应是经济垄断中的垄断行为而不包括垄断结构,更不包括中国所特有的行政垄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