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4篇
  免费   111篇
各国政治   153篇
工人农民   98篇
世界政治   96篇
外交国际关系   341篇
法律   727篇
中国共产党   242篇
中国政治   522篇
政治理论   350篇
综合类   92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144篇
  2013年   272篇
  2012年   242篇
  2011年   216篇
  2010年   193篇
  2009年   191篇
  2008年   203篇
  2007年   208篇
  2006年   192篇
  2005年   252篇
  2004年   238篇
  2003年   208篇
  2002年   199篇
  2001年   159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8 毫秒
51.
技术合同作为技术成果商品化的法律形式,有着特定的范式、内容和要求。文章对技术合同的经济"成本"打量进行了分析,并从哲学角度对技术合同进行了思考,认为技术合同存在着对立与统一、形式与内容、可能与必然的哲学命题。  相似文献   
52.
经济犯罪侦查体制亟待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经济犯罪的复杂性和侦查工作的易受干扰性 ,使得现有的经济犯罪侦查工作体制受到挑战。“关系网”、“保护伞”的存在 ,使经济犯罪侦查工作面临重重障碍 ;地方保护主义的泛滥 ,使经济犯罪侦查工作的协作配合显得步履维艰 ;利益驱动 ,使经济犯罪的暗数急剧上升 ;打击不力 ,致使经济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更加猖狂 ;加入WTO后 ,经济全球化 ,变“条块管理 ,以块为主”为“唯条管理”势所必然  相似文献   
53.
论我国反垄断执法机构的设置--对现行设计方案的质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炳生 《法律科学》2005,23(2):113-121
反垄断执法机构的科学设置 ,事关反垄断法的命运 ,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反垄断法在对该机构的性质定位、职能设置、程序安排诸方面都进行了周密的设计 ,赋予该机构显要的地位和超强的权力 ,以保障其执法的有效性。我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我国反垄断法的主要使命将是如何消除和防范行政垄断 ,其斗争将是异常惨烈的。反垄断执法机构也将经受严峻考验。反垄断法讨论稿设计的反垄断执法机构设置方案 ,存在着严重缺陷 ,据此而行 ,反垄断法实施的效果是令人疑虑的。我国反垄断执法机构的设计必须废弃作为现有行政机关下属机构的思路 ,凸现其权威性、独立性和专业性  相似文献   
54.
联合国制裁之定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简基松 《法律科学》2005,23(6):89-96
国际社会虽然使用“联合国制裁”的措词来表述联合国宪章第七章中规定的强制措施,但却因为其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而对其法律制裁的特性深表怀疑,这种怀疑无疑将严重影响联合国制裁机制的进一步发展。然而,按照法律制裁的基本标准来判断,联合国制裁不失为一种专门的法律制裁机制,虽然与国内法律制裁机制相比较,它具有许多缺陷:制裁领域的残缺性;制裁对象的局限性;制裁环节的分权性。但这些缺陷不能从根本上影响其作为法律制裁的本质特性。认识到联合国制裁的这一特性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它将为联合国制裁系统最终通过改革而发展成为一种更加全面、完善的法律制裁机制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55.
ABSTRACT

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 (IPV) continues to be an urgent social problem, despite decades of intervention and prevention efforts. Restorative justice programs (e.g., victim impact panels) may be a useful addition to 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 (IPV) intervention, but it is unclear how these panels operate and to what extent they are consistent with restorative justice models. This naturalistic study of IPV surrogate impact panels used ethnographic observation of panels (n = 18), archival analysis of audience responses to the panel (N = 287), and focus groups and interviews (k = 4) with IPV survivors, an audience member, and batterer intervention providers to investigate these gaps. Findings suggest the panels manifest interactional processes consistent with restorative justice principles. Implications, limitations, and future aims of research on these panel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56.
This article builds a composite index, the Central American Integration Index (IIC-AMPI), to measure economic integration. This index utilises a robust methodology and conceptual framework. The study shows that IIC-AMPI is responsive to variable changes and resistant to outliers.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Deep Integration Process initiative dominates the current integration trend, as seen in the regional average score from 2015 to 2017, aligning with Guatemala and Honduras. Nicaragua demonstrates the most consistent progress, while Panama lags behind. The evidence supports the Customs Union as Central America's future integration path, highlighting the index's ability to capture the dynamic reality of economic integration.  相似文献   
57.
Theodor Herzl published his programmatic book The Jewish State in February 1896. Central to it was the discrimination (and hatred) commonly known as anti-Semitism. Herzl viewed anti-Semitism as the heart of the Jewish Question but also as the potential motivator for Jews to achieve a Jewish state. Herzl's analysis of anti-Semitic discrimination is in many aspects similar to present sociological theories of middle-class minorities. His discussion of the economic aspects is compared with Gary Becker's theory of discrimination, and similarities as well as differences are pointed out.  相似文献   
58.
从古到今世界各国都有两种经济观和两种经济方略:一是主张国家干预经济,是为国家主义;二是主张国家不干预经济,是为自由主义。两种经济方略各有千秋,适用于不同条件。千百年来一直存在国家主义与自由主义的争论。18至19世纪的200年间,自由主义占上风。19世纪末,德国开国家主义之先河。20世纪20至60年代,国家主义盛行了50年;从70年代开始,自由主义东山再起,号称新自由主义。进入21世纪,新自由主义连遭挫折,国家主义有所抬头。两种经济观趋同,百年争论暂告一段落。  相似文献   
59.
经济人的新解释与经济学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怀峰 《理论学刊》2004,(10):55-58
经济人假设是传统经济学理论大厦的基石。现代经济学前沿分支学科对经典经济人有三个不同方向的新解释 :一是对经典经济人的修修补补 ,使经济人更加贴近现实 ;二是坚持经典经济人 ,并进一步发展经济人的理性 ;三是抛弃经典经济人 ,研究理性和非理性行为结合的现实人。在对经济人新的不同解释的基础上 ,经济学与相关学科进一步融合 ,在学科交叉的边缘产生一系列新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相似文献   
60.
技术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文章通过对日本近代技术革新、引进的过程和对经济发展贡献的概述,从引进技术的适用性、政府的扶持政策及强大的社会能力三方面对日本成功引进技术推动经济发展的经验进行了分析,并与中国实际情况进行了比较,以期能从中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