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81篇
  免费   101篇
各国政治   462篇
工人农民   76篇
世界政治   23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36篇
法律   520篇
中国共产党   120篇
中国政治   508篇
政治理论   452篇
综合类   77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112篇
  2017年   139篇
  2016年   148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319篇
  2013年   517篇
  2012年   283篇
  2011年   293篇
  2010年   304篇
  2009年   312篇
  2008年   247篇
  2007年   253篇
  2006年   228篇
  2005年   217篇
  2004年   202篇
  2003年   161篇
  2002年   123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1.
后金融危机时代,各国为从金融危机中尽快复苏经济普遍加强了投资促进工作,国际投资促进机构运行呈现新特征。通过深入研究新特征,密切关注其走势及采取的积极应对措施。为进一步理顺我国投资促进体制机制、创新投资促进方式、推动扩大内需、提升投资服务质量、提高投资促进效益提供启示,深化我国投资促进工作,提升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92.
印度软实力源自印度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印度在东南亚的软实力主要表现为印度对东南亚国家的双边和多边外交、印度对东南亚国家开展的广泛的经济社会文化合作,以及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印度文化产品等。与其他西方国家相比,印度在东南亚展示其软实力的手段与方式更加多元化,也更加容易为东南亚国家所接受。  相似文献   
93.
IPI即从伊朗南帕尔斯气田通向巴基斯坦、印度的天然气管道,其谈判历程曲折复杂,其间不仅夹杂着伊、巴、印三方各自的利益诉求,而且还集中了大国间的利益纷争和矛盾,彼此的碰撞和博弈异常激烈。伊朗欲借此改善国内经济困境、稳定政局、打破美国的围堵。巴基斯坦欲借此缓解国内能源危机、改善巴伊关系、增加同印度谈判的筹码。印度也欲借此缓解国内能源短缺状况,加强与伊朗的能源合作,在能源争夺战中抢占先机。美国出于打压伊朗的目的,极力阻扰IPI的实施。  相似文献   
94.
近年来,全球人口最为集中的亚洲及太平洋地区,人口偷渡和贩卖层出不穷,难民问题日益严重,区域国家间的移民劳工流动日趋频繁。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移民问题,亚太国家建立了一些专门性的非正式的移民治理区域磋商机制来应对。亚太移民区域磋商机制目前发挥了一定积极作用,但有效解决亚太地区复杂的移民问题仍任重道远。亚太移民区域磋商机制若不想成为国家的“弃儿”,需要释放潜力,进行更多尝试。  相似文献   
95.
Exchanges     
正Danish Queen Margrethe II Visits China President Xi Jinping held talks with Queen Margrethe II of Denmark in Beijing on April 24,2014.Sino-Danish relations have never been better,said Xi Jinping,on the occasion of the Danish Queen’s visit.China has become Denmark’s largest trade partner in Asia and  相似文献   
96.
现代民族国家诞生于欧洲的特殊历史背景下,其背后是民族主义的竞争逻辑,因此它亦拥有巨大的国家动员能力。近代时期,东亚三国之要务在于建成现代民族国家以抵御外侮,但唯有日本获得成功,中韩两国均遭遇重大挫折。思想观念上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韩两国与日本传统公私观的不同。在思想与政治上受到中国巨大影响的朝鲜王朝,其超越狭隘民族意识的儒家"天下为公"思想使其在现代民族国家和现代国际体系的竞争逻辑面前表现出诸多不适应。但这种看似具有时代局限性的普遍主义思想,或许却能够为解决今天东亚地区的各种悬案提供一些思想资源,成为新的国际关系形态的指导精神。  相似文献   
97.
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朝的惨败给中国社会带来空前严重的社会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而战胜国日本则国力日益强大,跻身于资本主义列强的行列。甲午战争后,日本的崛起和扩张加剧了东亚地区国家关系的变化,给这一地区的国际关系带来直接而深远的影响。东亚国际秩序由以中国为中心的传统宗藩朝贡体系向近代殖民条约体系转型,中朝日近代新型的国家关系逐渐建立起来,传统的宗藩体系土崩瓦解。本文以中日甲午战争的爆发与传统华夷秩序的瓦解为切入点,探讨甲午战争后东亚传统邻邦中朝日三国新型近代国家关系建立始末及其对三国关系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8.
This paper analyzes judicial and police behavior in dealing with cases of family violence and divorce in Tajikistan and Azerbaijan. Police and judges deliberately violate existing legal provisions to prevent women from divorcing or filing charges against their husbands in cases of domestic violence. While the law does not recognize religious marriages in Tajikistan, judges often rule to protect women’s living space after the dissolution of such unions. Drawing on rich interview and archival data, this behavior is explained by showing that judicial and police behavior reflects their biases, which in turn are a reflection of majoritarian norms in these countries. Since current laws are derived from Soviet codes, which were never internalized by the population, police and judges bend them to fit their understanding of social justice.  相似文献   
99.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西田几多郎提出了面向世界的历史课题,即"世界性的世界形成主义"。西田的世界观是以东亚为视角、以日本为中心的世界观,其目的是将"八纮为宇"的"皇道精神"发挥于世界。在日本政府已经确立"大东亚共荣圈"的亚洲战略之后,西田提出"东亚共荣圈"理念,试图从哲学的世界观、文化观角度解读并深化日本政府的"大东亚共荣圈"理论。西田的"东亚共荣圈"中包含浓厚的日本历史特殊性和日本民族优越论的倾向,与军部法西斯的"大东亚共荣圈"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100.
2012年,胡锦涛同志向党外人士提出了进一步增进政治共识、提高履职水平、搞好政治交接的三点意见.当前,为实现新老交替基础上的政治交接,社院学员要深入学习领会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同心”思想的深刻内涵,不断凝聚多党合作的强大政治共识;要深化对多党合作优良传统的认识,不断赋予其新内涵;要提高履职水平,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参政党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