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7篇 |
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各国政治 | 2篇 |
工人农民 | 4篇 |
世界政治 | 6篇 |
外交国际关系 | 45篇 |
法律 | 141篇 |
中国共产党 | 6篇 |
中国政治 | 28篇 |
政治理论 | 16篇 |
综合类 | 4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13篇 |
2017年 | 15篇 |
2016年 | 16篇 |
2015年 | 13篇 |
2014年 | 15篇 |
2013年 | 20篇 |
2012年 | 30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22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17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3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3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Bruce A. Jacobs 《Justice Quarterly》2018,35(2):191-222
Although sanction threats promote fear, among committed offenders, that fear can become a resource with which to sculpt emerging crime preferences. In such cases, criminality is not deterred but channeled. We explore the channeling process here as it relates to auto theft and carjacking. Our qualitative findings reveal that auto thieves are reluctant to embrace the violence of carjacking due to concerns over sanction threat severity they attributed to carjacking—both formal (higher sentences) and informal (victim resistance and retaliation). Meanwhile, the carjackers are reticent to enact auto theft because of the more uncertain and putatively greater risk of being surprised by victims, a fear that appears to overcome the enhanced long-term formal penalty of taking a vehicle by force. We examine the implications of offenders’ decision-making for the analytic intersection of rational choice and deterrence, offering the notion of projective risk sensitivity to encapsulate the process. 相似文献
42.
创造性思维的表现为创新性、突破性和开拓性。创造性思维是在认识新事物、解决新问题时,自己独立地创造出新思路、新方法、新概念。它是多种思维方法的综合运用,也是多种思维形态的综合运用,更是多种思维方式的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43.
蔡永飞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4,(3):51-58
中共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提出了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三农\"问题的一系列理论观点和政策措施,是中国共产党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指导思想,对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大量学校的劳动教育取得了丰硕成果,但由于劳动素养培育的渐进性和具身性,我国劳动教育目前存在学段间系统性欠缺、协同性不足等问题。由于时空壁垒和学段目标的限制,各学段劳动教育一体化在没有科学规划之前,难以全面落实。本研究以教育系统论为根本依据,针对我国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在结构上逐级延伸且次第整合、在知识和技能上有所偏重却又有序耦合的特点,建议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始终契合学生本身的内在需求和身心发展的规律,围绕各学段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真实情境,在劳动知识传授和实践教学中以学生的个体基础为前提,递进式地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从而可以有效打破劳动教育的时空壁垒。同时,通过纵向进阶、横向协作的方式,打造区域性学校共同体,全面绘好劳动教育一体化的经纬图。 相似文献
45.
习近平法治思想关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重要论述,赋予法治社会以崭新的时代内涵并将其作为法治建设的重要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原创性贡献。一体建设法治社会,应准确把握认知当前和未来我国的法治社会建设的重点、突出和关键问题,整体设计、上下结合、全面推进。在推进一体建设法治社会进程中,要推进多层次多领域的依法治理,清除制约法治社会建设的障碍因素;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奠定法治社会有利基础;要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促进法治社会建设;要加强社会保障,助力法治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46.
拒止性威慑的思想源远流长,作为一种军事战略的拒止性威慑具有广泛性、实时性和受挑战性三个主要特点。拒止性威慑的思路相比惩罚性威慑更具操作性,在信息化战争时代也更具优势。美国战略学界认为,在西太平洋地区中美实力日渐接近的情况下,对华拒止性威慑战略是较优选项。美国对华拒止性威慑战略兴于特朗普政府时期,其主要特点是加强军事系统弹性能力建设与发展新战区导弹防御体系。拜登政府则在“一体化威慑”框架下应用对华拒止性威慑,发展深度防御能力。美国对拒止性威慑战略的理解与应用已经突破了传统意义上偏重防御的拒止性威慑模式。该战略的目标是联合盟友阻止中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快速军事行动,维持和巩固在该地区的军事主导权。虽然美国对华拒止性威慑战略的实践受到了诸多内外因素制约,但其给中美带来的负面影响仍在不断加深,并对地区安全构成巨大挑战。中国需要主动培塑有利于军力发展的良好环境,发展新技术装备,应对美国对华拒止性威慑战略实践造成的军事胁迫,降低各类战略风险。 相似文献
47.
栾淳钰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21,35(4):1-6
党的十九大确立的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战略任务,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培养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统筹推进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提供了指导.研究认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具有可行性、必然性、实然性,新时代又面临最新的育人目标、全面的教育体系、更新的教材内容、先进的实施方法等现实要求,因此,各学... 相似文献
48.
2021年9月15日,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建立三边安全伙伴关系(AUKUS)。美英澳三国基于追求权力最大化、改变既有国际秩序的扩张性动机,构建进攻性联盟。美国企图巩固印太地区霸权;英国试图提升印太地区影响力,推动“全球英国”构想;澳大利亚希图扩张在印太地区的威慑力,强化南太平洋区域强国地位。AUKUS的威慑功能具有模糊性,主要体现在威慑对象及触发条件的模糊性。其模糊性威慑主要包括模糊性威慑的信号功能、震慑功能、作战功能、信息和情报共享功能、军工合作功能。AUKUS通过模糊性威慑功能实现美国在印太地区的战略性扩张;威胁中国国家安全和阻挠中国统一进程;诱使印度深化与三国战略合作;引发东盟国家意见分歧;加速欧盟防务自主进程;削弱国际核不扩散机制,恶化地区安全形势,对全球及地区安全局势产生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49.
随着网络空间的迅速扩张及其对社会各领域的全面渗透,网络空间不断增长的财富、战略价值以及世界经济社会运行对网络空间的深度依赖,使网络空间整体安全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网络安全已成为国际社会面临的又一全球性公共问题。网络安全问题虽然属于国家安全范畴内的非传统安全领域,但国家对于安全的偏好没有改变,对安全追求的逻辑路径依旧。从理论的角度看,由于体系压力以及国家对于安全的追求,国家会选择制衡的战略,但在现实中,制衡经常缺位或迟到。受到非传统安全环境影响,地缘战略中分而治之、领土补偿、加强军备、联盟以及平衡手的存在等制衡方式和作用、意义同时发生了变化。细分到网络安全领域,沟通机制的不同、威慑效果不同、行为体的多样、行为判断的困难等特殊性,导致在网络安全领域,国家选择追随或合作将成为更优选择。 相似文献
50.
网络空间正在成为信息化时代美国全球战略竞争的主要领域之一。为适应迅速扩张、充满不确定性的网络环境,美国将传统威慑理念引入网络安全战略领域,以网络威慑作为其追求安全利益、扩大竞争优势、重塑国际霸权的重要手段。美国的网络威慑战略不断调整,先后经历了被动应对、主动防御、攻势主导和立体威慑四个阶段,在网络霸权追求的驱使下呈现出威慑态势日益强化、威慑体系不断完善、攻防兼备且偏重实战等趋势。美国的网络威慑战略强化受到多种内外动因的影响,是安全—利益考量、权力—政治诉求、思想—文化根源以及社会—经济因素等变量叠加作用的结果。美国企图超越传统的战略逻辑,但其战略制定与实施并未单纯地停留在“安全”层面上,而是在激进特征的推动下进行战略的演化发展,其安全思维背后的霸权实质形成了一种战略悖论,不仅造成美国的内在逻辑困境,还将导致攻防相悖的脆弱安全环境并动摇国家间的战略平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