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5篇
  免费   149篇
各国政治   134篇
工人农民   192篇
世界政治   126篇
外交国际关系   227篇
法律   627篇
中国共产党   298篇
中国政治   600篇
政治理论   493篇
综合类   102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221篇
  2013年   311篇
  2012年   221篇
  2011年   231篇
  2010年   209篇
  2009年   193篇
  2008年   249篇
  2007年   268篇
  2006年   266篇
  2005年   183篇
  2004年   202篇
  2003年   179篇
  2002年   140篇
  2001年   135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7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利益与生态建设的矛盾已经日益呈现。本文拟通过对新型环境伦理观的介绍,并在分析我国现行环境立法基本状况的基础上,寻求这种伦理观与生态环境立法之间的关系,从而对完善环境立法体系,保护生态环境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2.
高校扩招使教育投资不足、教育不公、学生就业困难等问题凸现,高校扩招要结合我国的国情,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要实现教育兴国,就必须保证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投资。教育不公是最大的社会不公,要从制定政策入手解决。大学是培养高级建设人才的学府,必须提高质量。  相似文献   
73.
74.
华人新移民包括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中国大陆移民、台港澳移民和东南亚华人二次移民.本文拟探讨华人新移民的分布、特点、新移民内部以及新、老移民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国际移民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跨国移民将不断增加.华人新移民是国际移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改变了海外华人分布的格局,赋于海外华人新的特点,并为移居国和祖籍国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75.
论新世纪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与路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进入新世纪,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公共行政体制。公共行政体制下的政府是公共型政府、公正型政府、民主型政府、法治型政府、有限型政府、分权型政府、透明型政府、服务型政府、效能型政府和责任制政府。建立和完善公共行政体制。必须切实解决传统行政体制中的一系列深层次问题,实现政府体制转型。  相似文献   
76.
试析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经验及目标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行政体是作为现代民主政体两种基本类型之一的人民民主政体.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是发展、完善现行人民民主政体,而非将其彻底否定,以自由民主政体取而代之.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成功经验,就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体制改革必须遵循坚持、发展、完善人民民主政体的原则.中国政治体制的目标模式应当是一种新型的人民民主政体,即以"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为基本特征的新型人民民主政体.  相似文献   
77.
社会治理转型中的公共行政价值的回应与平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公共行政范式转换与社会治理范式变迁相生相伴,每一种社会治理范式实际上都在寻求回应与平衡效率、责任、公平等核心价值,只是在社会治理不同的发展阶段对某一种公共行政价值有所侧重而已.从公共行政价值多元交叉并存的视角来研究和把握社会治理的根本价值和目的,倡导效率、责任与公平等核心价值并重、统一、均衡的科学公共行政价值观,不仅有助于科学把握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规律和走向,破解工具性价值与目的性价值的悖论,也有助于社会治理持续均衡发展,从而更好地强化公共行政精神,实现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78.
三、<殷先公先王考>和<续考>:熟练运用"二重证据法"取得的重大成果 王国维成熟地运用"二重证据法"取得的重大成果,是1917年初先后撰成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和<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续考>两文.因其所运用的方法缜密精当,解决的问题重大,为研究者打开了一片新天地,故成为近代史学史上意义重大的一页.  相似文献   
79.
80.
This paper analyses contrasting discourses of ‘climate-smart agriculture’ (CSA) for their implications on control over and access to changing resources in agriculture. One of the principal areas of contestation around CSA relates to equity, including who wins and who loses, who is able to participate, and whose knowledge and perspectives count in the process. Yet to date, the equity implications of CSA remain an under-researched area. We apply an equity framework centred on procedure, distribution and recognition, to four different discourses. Depending on which discourses are mobilised, the analysis helps to illuminate: (1) how CSA may transfer the burden of responsibility for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o marginalised producers and resource managers (distributive equity); (2) how CSA discourses generally fail to confront entrenched power relations that may constrain or block the emergence of more ‘pro-poor’ forms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or carbon sequestration and storage (procedural equity); (3) how CSA discourses can have tangible implications for the bargaining power of the poorest and most vulnerable groups (recognition). The paper contributes to work showing the need for deeper acknowledgement of the political nature of the transformations necessary to address the challenges caused by a changing climate for the agricultural secto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