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4篇
  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430篇
法律   17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肾病-肾炎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43只14日龄的SPF鸡人工感染从上海市分离获得的1株肾致病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上海株IBV),分别于接种后第2、7、14、24、28和36 d扑杀,对肾、肺等组织器官进行了动态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感染鸡主要表现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的病理变化。在感染后的第2 d,支气管和气囊呈急性炎症变化;第5 d肾实质变性坏死,炎性细胞浸润,肺充血;第8~13 d,肾和肺的病变最为严重;第14 d后,支气管和输尿管转变为慢性炎症,肾出现弥漫性或局灶性间质性肾炎病理变化。将M41标准毒株与上海株IBV的致病力进行比较,发现2个毒株引起的呼吸器官病变基本相同,但M41毒株对肾的致病力较轻,未见间质性肾炎和输尿管炎病理变化。证实,上海株IBV主要侵害肺和肾,并造成肾实质变性坏死和间质性肾炎变化。  相似文献   
102.
利用分别带有BamHⅠ和HindⅢ酶切位点的引物扩增出FMDV 3ABC基因,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经BamHⅠ和SalⅠ酶消化后,克隆到表达载体pGEX-6p-1上,构建重组质粒pGEX-3ABC。将该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埃希氏菌BL21(DE3)pLysS,经终浓度1 mmol/L的IPTG诱导,获得约70 ku的融合蛋白GST-3ABC。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表达的融合蛋白GST-3ABC可以与感染FMDV的牛血清发生免疫反应。以纯化的GST-3ABC蛋白为抗原的间接ELISA检测结果与以VP2蛋白为抗原的间接ELISA检测结果相比较,表明,融合蛋白GST-3ABC可以用于鉴别感染FMDV和疫苗免疫的牛血清。  相似文献   
103.
根据已发表的禽脑脊髓炎病毒 (AEV)序列设计了 1对引物 ,利用RT PCR技术 ,从AEVVR株感染的SPF鸡胚脑以及内脏器官组织中成功扩增出了VP3基因 ,回收、纯化后克隆到T载体中 ,用常规方法转化JM1 0 9感受态细胞。阳性重组质粒经酶切及PCR鉴定后测定核酸序列。结果表明 ,VR株VP3基因全长 73 5bp ,共编码 2 4 5个氨基酸 ,与AEV 1 1 4 3标准毒株相应片段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 93 .0 %和 97.0 % ;并将其与其他小RNA病毒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4.
用RT PCR方法扩增了陕西省近期猪瘟流行野毒株E2基因 ,并将其克隆到 pMD 18 T载体 ;经转化、筛选、鉴定后 ,测定了核苷酸序列 ,根据C株、Brescia株和Alfort株确定起始氨基酸三联体的正确位置后进行 gp5 5氨基酸序列推导 ,并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 ,该猪瘟流行毒株的E2核苷酸序列与C株、Brescia株和Alfort株的E2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 81.9%、83.4 %和83.5 % ;相应地 ,gp5 5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 94 .8%、95 .6 %和 95 .3%。将此E2基因亚克隆到杆状病毒转移载体 pFastBacHTb后获得了重组质粒 pFBHT E2 ,进而转化入含穿梭载体Bacmid的感受态细胞DH10Bac中 ,发生转座作用 ;经抗性及蓝白斑筛选得到了含E2基因的重组DNA ,将其命名为rBacmid E2。此研究为进一步在昆虫细胞中表达E2基因、开发研制猪瘟基因工程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5.
鸭瘟病毒 (DPV)强毒经人工接种和同居感染 10 0日龄鸭后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检测病毒在鸭体内各组织器官的动态分布。试验结果表明 ,DPV强毒经肌肉注射进入鸭体后 6h可在肝、脾、血液和粪便中检测到DPVDNA ;DPV强毒经肌肉注射到鸭体后各受检样品被检测到DPVDNA的先后顺序为 :肝、脾、血液和直肠粪便 (6h)→肺、脑和腿肌 (12h)→肾和胸肌 (2 4h) ;同居鸭于混群后 4 8h在肝、肺、血液和直肠粪便中检出DPVDNA ;DPV强毒经同居感染鸭后各受检样品检测到DPVDNA的先后顺序为 :肝、肺、血液和直肠粪便 (48h)→脾和脑 (72h)→胸肌和腿肌 (96h)→肾 (12 0h)。  相似文献   
106.
应用抗CSFVAlfortT櫣bingen毒株Erns结构蛋白的b4 2 2、2 4 / 16单克隆抗体 ,筛选了噬菌体展示的 12肽随机肽库 ,进行了Erns结构蛋白表位分析。研究发现 ,b4 2 2、2 4 / 16单克隆抗体识别的表 (拟 )位基序分别为DKNR(Q)G、A(T)CxYxKN ,定位于Erns结构蛋白的 384~ 386及 32 2~32 3位、380~ 386位氨基酸区域。二者识别的表 (拟 )位基序存在共有序列KN ,针对的是Erns蛋白中的相似抗原区 ,但其拟位的侧翼序列及ELISA、免疫印迹分析结果均存在差异。自杂交瘤细胞中提取总RNA ,对单克隆抗体轻链可变区cDNA进行了测序。结果证实 ,b4 2 2、2 4 / 16单克隆抗体虽然来源于同一批次融合的杂交瘤细胞系 ,识别相似抗原区 ,但属于不同的单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107.
通过提取尤凯帕病毒 (Yucaipavirus ,PMV 2 )的RNA ,进行RT PCR ,获得了HN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 ,HN基因的ORF全长为 174 3nt,编码一由 5 80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HN基因经双酶切后连接入 pTYB 2原核表达载体。酶切鉴定筛选阳性克隆 ,用IPTG诱导表达 ,经SDS 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均可见一约 110ku的目的条带 ,说明大肠埃希氏菌表达的HN蛋白能与抗PMV 2阳性血清特异性结合。  相似文献   
108.
将表达禽流感病毒 (AIV)H5HA和N1NA基因的重组禽痘病毒 (rFPV HA NA)以不同剂量分别经翅下刺种、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点眼及滴鼻途径接种于 4周龄SPF鸡。结果 ,该疫苗经翅下刺种、肌肉注射和皮下注射途径接种的SPF鸡 ,能够诱导其产生血凝抑制 (HI)抗体 ;用10 0LD50 的HPAIVA/Goose/Guangdong/ 1/ 96 (H5N1)毒株攻击后 ,免疫鸡无一发病和死亡 ,免疫保护率为 10 0 %。以点眼和滴鼻途径免疫的SPF鸡 ,大剂量接种能够诱导产生一定水平的抗体 ,攻毒后的保护率分别为 83.3%、6 6 .7% ;而小剂量接种则不产生免疫反应 ,保护率为 0。表明rFPV HA NA疫苗只有经翅下刺种、肌肉注射和皮下注射途径接种 ,才能够诱导机体产生高水平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109.
从口蹄疫病毒和其宿主两个方面综合阐述了口蹄疫病毒持续感染形成的原因,旨在为进一步阐明口蹄疫病毒持续感染的机理和降低持续感染对口蹄疫防控存在的威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0.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又称爱滋病,其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尤其在需要法医病理学鉴定的尸体中所占的比例可能更高.其流行病学研究业已取得较大进展.法医如何认识爱滋病,在实践检案中如何加强自我保护,在国外法医同道中有一些成熟的理论和操作方法;但在国内法医学界,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尚有差距.作者从国内外刊物上摘录有关内容加以整理,从流行病学、临床学、鉴定学及鉴定中的防范措施等方面入手,目的在于引起法医学界对爱滋病的重视,避免对该类案例的误鉴,拜促进防范措施的建立,以利于自我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