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31篇
  免费   404篇
各国政治   284篇
工人农民   200篇
世界政治   274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12篇
法律   2050篇
中国共产党   234篇
中国政治   1566篇
政治理论   705篇
综合类   331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130篇
  2020年   240篇
  2019年   169篇
  2018年   203篇
  2017年   274篇
  2016年   259篇
  2015年   245篇
  2014年   760篇
  2013年   939篇
  2012年   631篇
  2011年   558篇
  2010年   527篇
  2009年   627篇
  2008年   722篇
  2007年   771篇
  2006年   575篇
  2005年   529篇
  2004年   483篇
  2003年   397篇
  2002年   276篇
  2001年   233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991.
992.
How does the American public assess risk when it comes to national security issues? This paper addresses this question by analyzing variation in citizen probability assessments of the terrorism risk of nuclear power plants. Drawing on the literature on how motivated reasoning, selectiv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domain‐specific knowledge influence public opinion, we argue that heterogeneous issue preferences and knowledge of nuclear energy and homeland security have important explanatory power. Using original data from a unique 2009 national survey in the United States, we show that Americans are divided in their probability assessments of the terrorism risk of nuclear power plants. Consistent with our theoretical expectations, individuals who support using nuclear power to meet rising energy demands, who are generally less concerned with terrorism, or who are more knowledgeable about terrorism and nuclear security tend to provide lower assessments of the likelihood that nuclear power plants increase terrorist attacks, and vice versa. The findings have implications for the literature on public opinion, risk assessment, energy policy and planning, and homeland security.  相似文献   
993.
整体性治理与农民工子女的社会融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工随迁子女实际上是城市第二代移民,他们能否融入城市社会是公共管理的重大议题,但当前政府应对这一问题的举措过于碎片化。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农民工子女融入城市社会的主要障碍,并基于整体性治理的思路,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首先,必须建立跨部门合作的机制和平台;其次,帮助农民工子女克服升学和就业瓶颈;再次,要积极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合作治理,为农民工子女提供教育和社会服务;第四,少先队、共青团组织应当加强对农民工子女的关怀和吸纳;最后,以社区和学校为主要平台促进农民工子女社会融合。  相似文献   
994.
劳动力市场人才资源的配置问题是小城镇服务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从用人单位满意度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当前小城镇服务业劳动力需求与人才培养对接问题现状进行了评价,发现劳动力市场人才资源的配置与人才培养供给之间出现了严重的失衡。人才培养只有遵循劳动力市场需求,动态地调整培训方案与体系,才能够健康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995.
互联网的各种海量信息中蕴含着丰富的与违法、犯罪相关的信息资源,在公安工作中,广大民警应充分利用网站资源,有效运用工具挖掘互联网中此类信息,灵活运用技战法,最终锁定涉案人员,揭露案件事实。  相似文献   
996.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量人口涌入城市造成了城市资源紧张,各种矛盾突出,犯罪发生率居高不下,而传统的单纯依靠国家警察力量打击犯罪的一元化城市犯罪防控模式面对新的犯罪形势已捉襟现肘,也不能满足被犯罪侵害破坏的社会秩序恢复的基本要求。对此,文章在引入介绍国外恢复性司法理念的基础之上,发现恢复性司法理念对于我国城市犯罪防控的启示,进而提出构建基于社区的城市犯罪防控的若干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997.
公安院校女生作为共和国的预备警官,承载着祖国公安事业发展的重任,而女性特殊的生理心理因素,使她们较男性更容易受到心理压力的侵扰,所以能否有效帮助公安院校女生疏导心理压力,保持身心健康将直接影响到未来警察群体的素质。本文主要从警务化管理产生的压力、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三方面对公安院校女生所面临的压力进行了剖析,并提出通过加强沟通交流、营造学习氛围、加强心理辅导等措施来帮助公安院校女生进行心理疏导,排解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998.
近年来,网络环境下的诽谤案件几呈井喷之势,令司法机关遭遇诸多困境。文中从网络诽谤的特点入手,重新梳理相关法律规范。作者认为,相较于传统诽谤行为,网络诽谤行为的入罪标准应更为严格,应更多地采用民事手段规制;对"公众人物"的网络言论一般应排除在诽谤罪之外,公诉手段应受到严格限制。  相似文献   
999.
全面掌控狱情,是做好监狱安全稳定工作的起点和基础。当前,我国仍处于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对敌斗争复杂的时期,影响监狱安全稳定的因素逐渐增多。狱情动态呈现出多变性、复杂性的特点,监狱安全防范工作应当对狱情变化作出及时有效的反应,以实现监狱的持续安全稳定。本文以安徽为例,探讨在应对狱情变化中完善和创新安全防范模式的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00.
中国公民海外安全是一个多重因素结合而产生的现实问题。要从根本上消除公民海外活动中的安全隐患,既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合作和联合应对非传统威胁,更要公民提高自身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中国警方应该结合国际安全环境和本国公民海外活动的特点,积极预防和强力应对。现阶段,建立海外公民安全保护警务机制,加强国际警务合作和提高领事保护能力是我国警方及相关部门的主要任务,同时也是维护中国公民海外安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