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06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19篇
各国政治   83篇
工人农民   117篇
世界政治   430篇
外交国际关系   219篇
法律   4165篇
中国共产党   2204篇
中国政治   2844篇
政治理论   722篇
综合类   1688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66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184篇
  2020年   187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198篇
  2015年   472篇
  2014年   1210篇
  2013年   997篇
  2012年   1123篇
  2011年   1010篇
  2010年   942篇
  2009年   931篇
  2008年   920篇
  2007年   742篇
  2006年   697篇
  2005年   529篇
  2004年   382篇
  2003年   324篇
  2002年   371篇
  2001年   310篇
  2000年   260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1.
92.
93.
《刑事诉讼法》第70条规定“公安机关对于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决定,认为有错误的时候,可以要求复议,但是必须将被拘留的人立即释放,如果意见不被接受,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提请复核”。但对于有被害人的案件,被害人对于检察院不批捕的决定不服,认为有错误时,应如何处理,《刑事诉讼法》却没有明确规定。在我们实际工  相似文献   
94.
福州郊区、闽清和将乐等县某些鸡场发生一种以呼吸困难、喷嚏、流口涎,水样腹泻,以至瘫痪为主要临床症候的病鸡。鸡群发病率从27.5%~63.6%不等,病鸡平均死亡率为23.3%。剖捡病死亡鸡见肺、气管和肠道呈现明显的病理性变化。从病鸡的肺、肝、脾和肾分离得子异变形杆菌。这些菌能产生不耐热肠毒素,对小白鼠有致死作用,回归健康鸡能得与自然病例同样的病症,并在发病后数十小时死亡。  相似文献   
95.
白建军 《法学研究》2002,(6):113-132
刑法不典型的客观存在使刑事法治统一性、确定性的理解变得错综复杂。从犯罪学视角对 75个刑法不典型现象进行实证分析 ,可以发现我国刑法中存在“总则趋轻 ,分则趋重”、“抽象趋轻 ,具体趋重”、“适用趋轻 ,法定趋重”等关系。基于规范资源的供应也应遵循市场规律的原理 ,应使刑法不典型的测量和治理更加理性、科学。  相似文献   
96.
Jus是礼 ,JusCivile是不下庶人礼 ,JusGentium是可下庶人的礼。JusCivile的核心内容是政治权利而不是财产权利和家庭权利。随着庶人的消亡 ,不下庶人的礼和可下庶人的礼都不得不消亡。日本人发明的民法 ,在逻辑上是不能成立的 ,体系上是荒唐的 ,根本不能和JusCivile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97.
普通程序简易审是为了提高司法效率而进行的一项改革探索。这一改革举措在实践中的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在理论上却缺乏有力的支持。其必要性、合法性、正当性以及效益性都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98.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隐私权的保护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隐私道德基础的关键是控制有关自己信息的权利。而恰恰是这种权力在数字技术进步的过程中处于最危险的境地。从这一起点出发 ,我们可以把原有的只具有消极权利特征的隐私权设计为具有积极权利特征的隐私权 ,对隐私权的保护不再仅依靠侵权法的事后救济 ,而应赋予当事人将个人信息视为个人财富而与欲获取信息者进行谈判的能力。  相似文献   
99.
杨光 《党课》2006,(5):14-21
教学对象:基层党员和干部; 教学目的:使学员懂得加强道德修养的必要性和具体要求; 教学提示:可与本刊本期第一篇党课教材结合起来进行授课; 教学时间:1.5小时。  相似文献   
100.
李政道杨振宁发现宇称不守恒,该发现作为迄今惟一荣获诺贝尔奖的中国科学成就,是20世纪世界科学史和中国文化史上的重大事件。本文在对当下存在的“诺贝尔情结”之合理性给予辨析的基础上,回顾50年来粒子物理的进展,阐述了此发现的科学意义;回溯海峡两岸关系和东西方国际关系的变迁,讨论了科学与政治的纠葛;回首李政道杨振宁青少年时代的家庭和教育背景,对如何为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的文化教育环境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