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03篇
  免费   410篇
  国内免费   29篇
各国政治   282篇
工人农民   144篇
世界政治   111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61篇
法律   4721篇
中国共产党   4433篇
中国政治   6563篇
政治理论   1644篇
综合类   2183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67篇
  2022年   133篇
  2021年   212篇
  2020年   254篇
  2019年   134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231篇
  2015年   499篇
  2014年   1643篇
  2013年   1494篇
  2012年   2173篇
  2011年   2243篇
  2010年   2345篇
  2009年   2189篇
  2008年   2093篇
  2007年   1340篇
  2006年   1135篇
  2005年   924篇
  2004年   552篇
  2003年   473篇
  2002年   669篇
  2001年   551篇
  2000年   364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81.
肖蔚云 《中外法学》1991,(2):44-47,51
<正> 撰写硕士论文,并没有固定的程式,各门学科、各个写作者的情况不同,也不能用一个模式来套.这里只想就十几年来接触到的一些情况,对写作硕士论文的几个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论文题目的选择写作法学硕士论文,首先要重视论文题目的选择,题目选得适当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论文的质量.多年来我系许多硕士研究生的论文,从题目一看就感到是学科中应当研究、值得研究的问题,有价值、有新意,使人就想读读这篇论文.但是也有个别论文的题目,一  相似文献   
82.
<正> 按照日本学者的观点,日本法律社会学的萌芽可以追溯到上世纪明治时代穗积陈重(1855~1926)等人的研究活动.但作为一种法学研究方法和法学专门学科,却是在本世纪20年代形成的,当时活跃在日本法学界的末弘严太郎(1888~1951)、穗积重远(1883~1951)等人,就是日本法律社会学的奠基者.但是,日本法律社会学的黄金时代,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开始的. 战后日本法律社会学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  相似文献   
83.
<正> 1989年4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在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获得通过.这对于促进中国民主法制建设和法学研究都具有巨大意义. 一、近两年公开出版的行政法学著作文献近两年是我国行政法学著作文献多产的年份,各种出版物达几百种之多.我们可以将这些出版物分为七类:教科书、专著、宣传性读物、论文、法律法规汇编、案例评析汇编、辞典和知识手册,分别加以介绍. (一)教科书我国近两年  相似文献   
84.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外交理论建设和政策思想探索也出现新的进展.胡锦涛主席提出的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重要思想,集新时期中国外交理念创新之大成,是中国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外交的总目标、总纲领.这一重要思想对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都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5.
2006年,世界政治思潮相对活跃,形成了斑驳陆离的几大看点。中国提出的和谐世界理念引起广泛关注,美国新保守主义受挫,英国、日本等国鼓吹“全球民主化”,欧盟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抬头,俄罗斯“主权民主”思想成为官方意识形态重要内容,拉美“民众主义”日益兴起。  相似文献   
86.
今年世界环境日当天,闽行区区长陈靖从北京人民大会堂捧得了金灿灿的“国家生态区”奖牌。这是全国首次进行国家级生态区的评比表彰,闽行是唯一获此殊荣的地级行政区。在创建“国家生态区”的实践过程中,闽行区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而这背后,一个集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于一体的“立体生态”工程,恰恰印证了这块奖牌的“含金量”。  相似文献   
87.
吴丹红 《证据科学》2007,(6):113-127
在证据法学学术史上,吉尔伯特对于该学科的独立有着原创性的贡献,他在经验哲学基础上建立的证据法学体系,也是英美证据法的发端.在知识社会学背景下考察,吉尔波特的思想是与当时的科学自然主义和诉讼制度的变迁相联系的,因此他的理论既有开拓性的一面,但也存在着时代的局限性.这对于我们反思英美证据法的理论基础以及理性面对中国证据立法和证据法学研究,都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88.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些国际组织努力推进地方政府自治的国际法律运动,制订或正在制订若干个地方政府自治的国际法律规范。这些国际法律规范均强调了地方政府自治的必要性,规定了地方政府权力配置和行使的基本准则,对于世界各国的地方政府改革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国应密切关注地方政府自治的国际动向,加强地方法治建设。浙江法治建设已具备良好的国际环境,也有着坚实的社会基础,今后应努力促进宪政基础建设,充分领会和认识“法治浙江”建设的基石范畴。  相似文献   
89.
黎四奇 《河北法学》2007,25(4):51-55
法律理论演进的历史表明,文人相攻的天性及对自我理论的偏爱决定了法学理论之间的相互搏杀.虽然这种理论的对垒确实促进了人们对法律真知认识深度的深化,但是这种理论阵地上的排斥异己现象却非一种正确的法学真理探求观,因为复杂的社会决定了任何法律的命题并不能提供法律全部的图像.与此同理,中国的法治理论观不应是一种搏杀观,而应是一种博采众长的兼收并蓄观.  相似文献   
90.
王奇才 《河北法学》2007,25(4):176-181
通过对中国法学自1978年以来26年间的这一个时代的批判,邓正来提出了一种以社会秩序的建构及其正当性为核心问题的中国法律哲学观,其任务是建构一种"中国法律理想图景".以"中国法学向何处去"为主题的系列论文,不仅强调了世界结构是这种法律哲学观的历史性条件,还隐含着建构"中国法律理想图景"必须考虑的三类正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