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2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59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6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5篇
法律   125篇
中国共产党   148篇
中国政治   185篇
政治理论   81篇
综合类   16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01.
《北京支部生活》2013,(10):21-32
第1集乌托邦岛大约在500年前,有一位水手,扬帆出海,去寻找一座传说中的岛屿。他听说,在那个两头窄、中间宽的新月型海岛上,有54座壮丽的城市,那里花木茂盛,景色迷人,全部财富为大家共有。那里没有私有财产,没有疾病流行,人们在公共食堂吃饭,住在带花园的房子里。金钱在这里失去了意义,也就没有堕落和罪恶。人们生来就享受着愉快生活……这位水手找了三天三夜,差点被巨浪吞没,最终也没能找到这座海岛。在人类智慧和思想的海洋上,有许多哲人像这位水手一样扬帆起航,从古希腊柏拉图的"理想国",到中国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无不在苦苦找寻着人类的完美世界。那位水手所寻找的海岛,名叫乌托邦,1516年,它出现在一本名叫《乌托邦》的书中。水手之所以相信了这篇虚构的游记,是因为他不懂希腊文,在希腊文里,"乌托邦"是指一个子虚乌有的地方。这本书的作者是托马斯·莫尔。一1478年,莫尔出生在英国伦敦一个贵族家庭。14岁时,莫尔来到牛津大学深造。当时的牛津大学,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传播中心。  相似文献   
102.
大家印象中,美国是资本主义大本营,实际上美国一向是最佳共产主义实验地。对共产社区的描绘,十六世纪初出版的一本书里就有,作者托马斯·摩尔。《乌托邦》就是摩尔描绘了共产主义社会的书。他虚构一个水手,向他描绘遇见大洋中一个与世隔  相似文献   
103.
傅煜是一位勤快执着而求实的青年画家,他的油画显示出才气与不凡。特别是在现实主义的写实绘画道路上,他明知此路有艰险、却不畏艰险,这在与他同龄的同行中是难能可贵而又不可多得的。先前,我看了他的人物写生甚是欣喜。  相似文献   
104.
毛泽东 ,这位历史伟人的个性 ,突出地表现为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神奇契合。这种神奇的契合 ,是世界进步思潮的影响、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的磨励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哺育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5.
魏玲 《外交评论》2009,26(3):58-70
“第二轨道外交”作为一个术语是在美苏冷战期间提出来的,带有明显的现实主义色彩;它以心理安全困境为理论出发点,是一轨外交的工具和补充。20世纪80—90年代,随着地区主义掀起新浪潮以及冷战结束,“第二轨道外交”研究出现了从现实主义到社会规范研究纲领的转向;它以互动、观念、规范和身份为核心概念,以经济和安全为核心议题,探讨第二轨道外交对地区规范和身份的建构作用。虽然“第二轨道外交”研究迄今已取得重大进展,但仍然存在理论研究匮乏、研究议题狭窄等比较明显的问题。随着“第二轨道外交”重要性和自主性的不断提高,加强相关研究已成为迫切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06.
约翰·赫茨:平衡乌托邦与现实的学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约翰.赫茨的"安全两难"模型在国际关系教科书上广为引用,在国际关系研究者中也已成为一种通行用法。不过他关于国际政治的大量论著鲜有关注。然而,他的著作值得受到实质性的重新评估,理由有如下三项:首先,赫茨对现实主义在20世纪50年代的兴起和发展贡献卓著,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提出的"现实的自由主义"概念;其次,赫茨的思想发展典型地反映出一位流亡美国的德裔犹太移民的"朝圣之旅",他见证并研究了几乎整个20世纪(甚至更远);第三,赫茨是一个先行者,他认识到新的全球挑战无法单靠古典现实主义的手段来解决,以及接受"非现实主义"见解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7.
在中国的诗歌历史中,唐诗是诗歌发展的高峰;在唐诗的发展历史中,李白、杜甫的诗歌是两座并峙的高峰。李白在太平盛世中唱响了浪漫主义诗歌的情怀,杜甫在乱世中弹出了现实主义文学的杰作。一个豪放飘逸,一个沉郁顿挫,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两朵常开不败的奇葩。特别是从诗歌中我们感受到了诗人们无穷的人格力量,这种人格魅力影响了数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形成了今天中国人坚强不屈和乐观向上的灵魂。在此,我用这支拙劣的笔,走进李白的诗歌宝库,探索一下诗人丰富的精神世界,以飨衷心热爱李白的千万读者。  相似文献   
108.
读书     
《当代广西》2014,(23):51-51
正全面解析互联网新时代的重大命题在浙江省乌镇召开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以"互联互通·共享共治"为主题,向我们的时代提出了新的期许和愿景。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向大会致贺词中指出,让互联网发展成功惠及13亿中国人。本书试图剖析这个时代里,让人猝不及防的颠覆性变化背后的深层机理与内涵;汇集张承惠、范以锦等权威专家学者的最新思考与研究,并实现了如下创新:一是虚实结合,既有建言献策、争鸣探讨,又有现实路径的探索与讨论;二是从更深层面解  相似文献   
109.
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和江奈生·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发表的时间相隔两百多年 ,但这两部作品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两位作家都对现实社会的阴暗面进行了批判 ,并描绘了与之相对照的理想社会。他们在作品中都用了虚构、夸张和讽刺等艺术手法。斯威夫特在创作《格列佛游记》的过程中 ,既借鉴了《乌托邦》 ,也发挥了自己的独创性。  相似文献   
110.
从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看安全观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和平与安全问题一直是国际关系理论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伴随着国际关系现实的发展变化 ,国际关系理论从古典现实主义一统天下发展到今天众多理论的百家争鸣 ,这也引起了安全观的演变。将安全观变化的探究置于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框架内 ,有助于把握安全观演进的外部原因及不同安全观的理论依据 ,从而为冷战后更进一步探讨安全理论提供一个广阔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