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5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94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21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61.
目的:探讨不同种类采血管对血样中乙醇含量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分别用7种一次性真空采血管[无抗凝剂管、促凝剂管、分离胶-促凝剂管、枸橼酸钠(1∶4)管、枸橼酸钠(1∶9)管、柠檬酸钠(9∶1)管、EDTA-K2管]采集10名志愿者饮酒后2 h血液,用顶空气相色谱法检测血样中乙醇含量。结果相同血样用不同的采血管,其乙醇含量检测结果不同,依次为分离胶-促凝剂管〉促凝剂管〉无抗凝剂管〉EDTA-K2管〉枸橼酸钠(1∶9)管〉枸橼酸钠(1∶4)管,柠檬酸钠(9∶1)管与枸橼酸钠(1∶9)管检测结果基本一致。结论采集涉嫌酒后驾驶的驾驶员血样,应选用一次性真空采血管,首选EDTA-K2管。  相似文献   
62.
为制备鸡毒支原体丙酮酸脱氢酶E1β亚基(PDHB)的单克隆抗体,将鸡毒支原体Rlow株的pdhb基因进行克隆和原核表达。表达产物纯化后作为免疫原,按常规方法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的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经过克隆和筛选,获得3株能稳定分泌抗鸡毒支原体PDHB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被命名为2D11、3B5和4D9。ELISA检测结果表明,3株杂交瘤细胞培养上清的抗体效价为1∶1 024~1∶2 048,小鼠腹水的抗体效价为1∶12 800~1∶25 600。单克隆抗体特异性试验显示,获得的腹水单克隆抗体均能与鸡毒支原体各菌株发生反应,而不与其他禽类病原发生反应。3株单克隆抗体的抗体亚型均为IgG1,轻链均为κ链。稳定性鉴定结果表明,获得的3株杂交瘤细胞均能稳定分泌单克隆抗体。鸡毒支原体PDHB单克隆抗体的成功制备,为研究丙酮酸脱氢酶的生物学功能和进一步建立检测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涉嫌酒后驾驶所致道路交通事故中人体损伤情况与驾驶员血中乙醇质量浓度关系,为预防、控制道路交通事故及人体损伤提供依据。方法对467例涉嫌酒后驾驶机动车的道路交通事故损伤人员相关鉴定资料与肇事驾驶员血中乙醇质量浓度进行系统分析性研究。结果涉嫌酒后驾驶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损伤人员中,以20~39岁男性居多;事故中驾驶员损伤机率最高;酒后交通事故以长头小车及摩托车最多,而驾驶员血中乙醇质量浓度(BAC)为0.1~20mg/100mL浓度的摩托车驾乘人员伤亡构成比最高;酒后驾驶机动车肇事导致的人体致命性损伤及人员死亡的饮酒组危险程度均高于未饮酒组,在驾驶员血中乙醇质量浓度(BAC)为0.1~20mg/100mL组与20.1~80mg/100mL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酒后驾驶肇事导致的人员伤亡比未饮酒驾车交通事故严重;未达酒后驾车组(BAC为0.1~20mg/100mL)和酒后驾车组(BAC为20.1~80mg/100mL)交通事故导致的人员伤亡无明显差异。研究结果提示,应降低饮酒后驾车血中乙醇质量浓度(BAC)法定标准阈值,进一步控制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人身伤亡率。  相似文献   
64.
酒与人类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与酒相关的医学问题和法律问题已受到人们广泛关注。乙醇脱氢酶(ADH)为乙醇氧化分解的主要酶,本文就ADH的性质、ADH遗传多态性与乙醇代谢的关系、ADH不同家系在乙醇代谢中的作用以及ADH与乙醇代谢相关性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旨在为法庭科学和医学中的应用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5.
目的建立血液中乙醇含量检验的自动化体系。方法采用自动化工作站提取-顶空气相色谱检验。在自动化工作站提取中,对负压采血、顶空瓶密封时间、取样针进行考察优化,并对自动取样和手工取样进行比较。结果乙醇的自动化工作站提取-顶空气相色谱检验的定量分析数据稳定,两份平行样品相对相差小于5%,优于手工提取。乙醇含量在0.1~3.0 m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重现性好。结论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快捷、实验流程更加规范、实验数据更加准确、消除人工操作误差、重现性好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血液中乙醇定性定量的检验鉴定。  相似文献   
66.
Ma D  Zhuo XY  Bu J  Xiang P  Shen BH 《法医学杂志》2007,23(2):117-119
目的确定血液中乙醇最佳保存条件,探讨影响血液中乙醇含量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方法对血液保存的温度(-20、4、20℃)、防腐剂(NaF、无防腐剂、Na2O2)、储存容器中空气所占比例(0%、25%、50%)和血醇质量浓度(0.2、0.8、2.0mg/mL)四个因素采用正交试验L9(34)方法分组,样本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进行测定,测定结果采用方差分析进行讨论。结果在20℃保存且不加入防腐剂的两组样本中血醇浓度变化明显,其余变化不明显。结论血液样本在4℃、储存容器中空气比例为50%和加防腐剂(NaF)的条件下保存,稳定性最佳;四个影响因素中温度为影响血液中乙醇含量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7.
血液乙醇同源化合物分析及其法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酒精饮料申除含多量乙醇外,还含有微量甲醇、杂醇等乙醇同源化合物,且具有和乙醇类似的代谢及药代动力学特征,均参与肝ADH代谢,并与乙醇存在条件性竞争抑制。利用其代谢特性,在某些复杂醉酒驾车案件的法医学调查中,可根据血液中乙醇同源化合物的定量检测结果,结合对应血液乙醇质量浓度,帮助核实或推算饮酒者申诉的饮酒时间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68.
乙醇、乙醛慢代谢与酒后驾车肇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体内乙醇代谢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酶有乙醇脱氢酶(ADH)、乙醛脱氢酶(ALDH)和细胞色素P4502E1酶(CYP2E1),它们均具有基因多态性,不同基因型个体对乙醇的耐受性存在差别,表现为酒后的行为反应能力不同。司机若为慢代谢型,乙醇、乙醛代谢速率低下,即使少量饮酒,酒后开车也可造成交通肇事。通过对ADH、ALDH和CYP2E1基因多态性与乙醇、乙醛代谢能力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9.
自动顶空GC/MS测定血液中乙醇含量不确定度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定自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定血液中乙醇含量的不确定度。方法从分析测量过程着手,依据不确定度评定的指导性文件,分析了不确定度来源,量化不确定度分量,计算检测结果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结果血液样本两次测定结果平均值为0.738mg/mL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084mg/mL。结论血液中乙醇含量的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样品检测、乙醇标准溶液和标准曲线。  相似文献   
70.
顶空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人血中乙醇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顶空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人血中乙醇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的方法。方法结合顸空法乙醇含量测定的全部过程,假设传播系数为1,则对产生不确定度的各分量因子进行分析计算与合成。结果不确定度因素的来源主要包含样品检测时产生的误差值、检测仪器的精密度、使用标准物质的标示值的不确定度和使用的量器、容量器皿等的不确定度。结论本评定方法得出检测的最大误差来自于两个平行样品检测时所产生的误差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