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23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5篇
外交国际关系   46篇
法律   88篇
中国共产党   60篇
中国政治   161篇
政治理论   48篇
综合类   8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戴昇 《长江论坛》2018,(2):79-85
作为"他者"的商业社群,徽州社会与犹太社会是高度契合的,两者皆在物质财富、精神思想、世俗荣誉等方面取得巨大的成功。深入探究可以发现两者之间相似的境遇与相类的文化内涵:古老文明积淀下的迁徙社群对安居乐业的向往;宗教与宗族成为各自精神的诉求与现实的需要;饱经磨难后的有所作为;乡约律法与契约笃践下的自治社会;文商互济成为思想巨擘诞生的摇篮。对犹太社会与徽州社会另类现象的共性探究,是研究早期商业社会群体如何演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2.
债之效力区分为对内效力与对外效力。对外效力是对债之关系当事人之外的第三人所产生的效力。一般情况下债权仅在当事人之间发生拘束力,但为了保障债权的实现,在特殊情况下法律对合同相对性予以突破。债的对外效力的表现主要包括:债权的保全,债权的物权化,第三人侵害债权,涉他合同。  相似文献   
103.
1921年,日本大正时代代表作家芥川龙之介应大阪每日新闻社之邀请赴中国旅行考察,撰写了《中国游记》,其中以不小的篇幅记录了他的杭州之行。本文从“中国趣味”和西湖景观在日本历史中的特殊地位以及二十世纪早期杭州现代化进程等方面探讨芥川的浪漫西湖梦及其破灭的原因。究其根本,芥川对西湖乃至近代中国的批评.也是对西化日本的反思,中国之行成为他探寻传统回归本我的重要媒介。西湖梦的破碎其实流露了芥川内心对日本背离传统一味模仿西方的失望。  相似文献   
104.
合同上第三人法律范畴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忠胜 《河北法学》2004,22(7):141-144
作为合同法上的一项基本制度,第三人制度在有些国家的立法中已有单列,我国合同法之规定尚较为零星。完善我国的合同法第三人制度,首先应明确第三人的范畴。我国合同法所界定的第三人的主体对象应包括合同内容涉及的第三人、合同履行中的第三人等等。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效果。方法 选取4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注射乌司他丁,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疗法基础上注射血必净。观察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采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Ⅱ)评价病情的危重程度,检测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评价炎症程度;评价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APACHE Ⅱ评分和PCT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APACHE Ⅱ评分和PCT水平降低程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用血必净和乌司他丁治疗感染性休克,可提高临床疗效,但尚需大样本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06.
吴娜电影中的爱情关系暗含着文化认同的某种不确定性.与其他同类影像相比,这位生长于贵州、学习外语专业的年轻创作者并未将他者置于某种"语义"的概念框架内,她的爱情故事及文化体悟是含蓄、暧昧而私人的.我们尝试在这两部影片中找到她的文化抉择及爱情解释.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多剂量复方苦参注射液与盐酸吉西他滨联合使用后对吉西他滨在大鼠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 选取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复方苦参高、中、低3个剂量组),实验组大鼠连续10 d尾静脉给予不同剂量的复方苦参注射液,对照组大鼠连续10 d尾静脉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于最后一天给药5 min后注射吉西他滨,分别于13个时间点眼底静脉丛采血,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样中吉西他滨的浓度,并采用DAS 2.0软件处理,得出吉西他滨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结果 各组大鼠体内吉西他滨药物代谢动力学过程符合二室模型拟合;与对照组比较,复方苦参高剂量组可以增加吉西他滨的药-时曲线下面积(P<0.05),并延长平均滞留时间(P<0.05)。结论 多剂量复方苦参注射液对大鼠体内吉西他滨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行为有明显影响,在临床上应根据病情需要联合使用复方苦参注射液与吉西他滨。  相似文献   
108.
在17世纪法国学者了解和研究中国哲学的过程中,有三本书值得关注:一是1642年出版的拉莫特·勒瓦耶的《论异教徒的道德》,认为孔子和苏格拉底在哲学史上的地位相同,但孔子对中国的影响比苏格拉底对西方的影响更大,由儒家领导的中国乃是柏拉图“哲学王”理想的实现;二是费内隆在1687—1689年撰写的《死者的对话》,其中有一篇题为《苏格拉底与孔子的对话》,论述了苏格拉底与孔子的思想分歧,既不同意把孔子比作中国的苏格拉底,也完全不相信孔子的“圣王”理想或柏拉图的“哲学王”理想具有哲学学理上的合理性和实现的可能性;三是1696年出版的李明(勒孔德)的《中国近事报道》,该书不再将孔子与苏格拉底对举,而是把他比作古罗马斯多葛派哲学家、一位致力于培养“哲学王”式的统治者却并不成功的“帝王师”塞涅卡,并认为在研究中国哲学时应把孔子思想与宋明理学区分开来。这三部文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17世纪法国思想界对中国哲学认识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9.
110.
本文作者分析了48例伪称他伤的案例。提出自伤与自杀伤在概念上的区别以及损伤特点的差异。讨论了伪称他伤案例的规律及法医学鉴定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