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8篇
工人农民   6篇
世界政治   16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114篇
中国共产党   166篇
中国政治   255篇
政治理论   82篇
综合类   7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将文化与实力相连,是约瑟夫.奈软实力说的一个创造,也给世人以希望,即在处理国际关系时,如何能在增进本国利益的同时,也有利于他国福祉。但从约瑟夫.奈软实力说两个重要概念——文化与意识形态的辨析来看,约瑟夫.奈在文化研究方面显然缺乏足够的学术素养,具体论述也较为肤浅、零碎,关注核心仍然是如何事半功倍地增进美国利益。但是,软实力说之所以产生于特定时代而又能超越时代局限,越来越被广泛关注,关键在于它将文化概念引入思想交流框架,形成一个具有包容性、衍生性、开放性的思想命题,能够促进人们思考,不断放进新的东西,从而将对具体问题的探讨上升为思想智慧。  相似文献   
62.
十六届六中全会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命题。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再次强调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建设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和历史方位之上开创的又一项全新的事业和伟大的工程。各级必须以理性的思维、多维的视角、得当的举措在探索中加以推进。但从当前来看,由于可资借鉴的经验较少,在体系建设中不少单位和地方还存在着主体不明、思路不清、方法单一、标准模糊等问题。为此,应着重在坚持“五个统一”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63.
2300多年前,卫人商鞅入秦,以强国之术说孝公,实行改革,“十年,秦国大治”。商鞅的观点是:“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只要能够今国家富强,过去的框框可以突破;只要老百姓能够受益,礼教之类也可以废除。  相似文献   
64.
陈其胜 《党史文苑》2008,1(1):25-2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以来就着手进行的一项伟大事业.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援心,毛泽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他的贡献突出体现在:在党内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在理论上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在实践上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在成果上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系统理论--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相似文献   
65.
三十年前的真理标准大讨论,是我们党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先声。今天,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从理论上深入认识真理标准问题是非常必要的。要准确理解实践概念,深入认识真理的客观现实性、价值性和过程性,以利于进一步发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命题的意义。  相似文献   
66.
《精神文明导刊》2008,(9):56-56
安徽省长丰县两名学生上课时打架,导致其中一人死亡,授课教师杨某选择站在三尺讲台上充当“看客”,而不加以制止,继续上课直至下课,杨老师因此被冠以“杨不管”的称呼。  相似文献   
67.
逻辑经验主义者在继承康德的分析命题和综合命题截然二分的基础上,拒斥形而上学,运用一阶谓词逻辑建立了自己的理论,奎因从同义性、保真的可替换性和语义规则三个角度对逻辑经验主义者的"分析性"概念的说明进行了反驳,动摇了逻辑经验主义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8.
《理论参考》2010,(7):14-15
收入分配改革,绕不过降低行政成本,实现政府让利于民这一现实命题。缩小国民收入差距,政府不仅是调停者,还是直接的利益相关人。  相似文献   
69.
“命案必破”的逻辑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汉民 《政法学刊》2007,24(2):17-20
“命案必破”是一个规范命题,承诺命题,同时又是一个必然模态命题。“命案必破”之因,产生了公安工作发展之果;公安工作发展之果又不断促进“命案必破”目标的实现;“命案必破”目标的不断实现必然促进社会治安秩序的稳定;社会治安秩序的稳定又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因此,无论从逻辑上对命题本身的解读,还是对命题与实践结果的因果分析,都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命案必破”命题的提出不但是科学的,而且具有十分积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70.
<正>导读在新疆准噶尔盆地西缘柳沟镇(农七师一二五团),有个非同寻常的老百姓叫徐德,3岁时一次伤害,使他失去了双臂。面对一道残酷命题,他用顽强的意志和超常的毅力,写下了一个自强不息的真实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