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50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30篇
各国政治   60篇
工人农民   13篇
世界政治   154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0篇
法律   1404篇
中国共产党   903篇
中国政治   1169篇
政治理论   541篇
综合类   1035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161篇
  2014年   412篇
  2013年   394篇
  2012年   362篇
  2011年   410篇
  2010年   408篇
  2009年   424篇
  2008年   422篇
  2007年   299篇
  2006年   271篇
  2005年   229篇
  2004年   226篇
  2003年   175篇
  2002年   174篇
  2001年   138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21.
程序正义既是发现真实的手段,也是判决正当化的源泉。以此为前提的程序保障理论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关注重心各有不同。第一个阶段旨在强化当事人权,第二个阶段试图以充分的程序保障作为判决效的基础,第三个阶段则以程序保障作为民事诉讼目的。作为一种诠释民事诉讼制度的原理,程序保障论从当事人之间的水平关系出发,反思了以当事人与法院之间纵向关系为中心的民事诉讼,并试图在期日、期间、送达程序、主张举证程序、证据调查程序、上诉程序以及调解程序等各个层面重建民事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22.
刘远 《法学论坛》2015,(2):37-46
司法逻辑是一种客观逻辑,刑法的司法逻辑精神是一种客观精神,对此要在刑法自身结构中的自生性(内部性)与建构性(外部性)的矛盾中理解。《刑法》第1条乃是这种精神之总成,其中"结合"与"为了"之表述体现此精神尤为明显。在司法逻辑中,控方以《刑法》第2条为总依据的追诉偏好刑法的外部性,而辩方所偏好的则是刑法的内部性。内部论的刑法本体论和无知论的刑法认识论是理解《刑法》第3至5条罪刑法定主义的司法逻辑的哲学基础。实现刑事正义的关键不在于刑法确定不确定,而在于摆脱独断论、图像论、刑法外部性等种种束缚,从主体间性、语境论、刑法内部性上发现刑事正义的司法逻辑进路。  相似文献   
123.
薛聪 《法制与社会》2013,(15):221-222
人性论是社会管理理论体系的基础,中国传统人性论最具代表性的是儒家孔孟强调的“人性善”和荀子的“性恶论”,西方文化因为宗教原因等而长久地坚持“性恶论”.本文通过对东西方人性论简单的梳理和回顾,以期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提供养料,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法治建设增砖添瓦.  相似文献   
124.
半月大事     
《共产党人》2013,(20):6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名条例》10月1日起实施《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名条例》将于10月1日起实施。条例规定,地名的命名、更名要按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地名更名应当从严控制,可更名可不更名、当地群众难以接受的,不得更名。对有重大影响的地名、列入历史地名保护名录的地名、风景名胜、文物保护单位和公众争议较大的地名,在命名或更名前应当公示并组织论证或听证。对批准的标准地名不  相似文献   
125.
就共同犯罪的本质问题,行为共同说具有妥当性。相较犯罪共同说,行为共同说更有利于保障人权和贯彻责任主义原则。学界对于行为共同说的质疑和批评,并无理论依据。行为共同说不会违反罪刑法定原则,不存在区分同时犯的困难,也不会扩大处罚范围。所谓的“不需要意思联络”,应该是“共同犯罪的成立不以数人之间的意思联络为必要”,在数人之间有意思联络,并互相利用他人的行为侵害法益的场合,当然成立共同犯罪;但是即便行为人之间没有意思联络,只要其中一人知道对方在犯罪,并为了对方顺利犯罪而提供了帮助,对于帮助者也应按照共同犯罪的处罚原理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26.
中国马克思实践本体论研究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确立、发展而兴起、转型、式微。实践本体论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市场经济取向的改革中,其目的是呼唤和论证市场经济,确立与之相适应的时代精神。其前期形态是主体性实践本体论,它以主体性为根本原则,高扬人的个性独立和自由、弱化了传统物质本体论;其后期形态是生存论实践本体论,它流行于新旧世纪更替的十余年中,基本追求是凸显人的生命意义、价值意义,以缓解市场经济初期带来的意义迷茫问题。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深入推进、中国发展道路和发展理念新内涵的确立,实践本体论研究式微,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重新回归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以聚焦中国道路,提炼时代精神,凸显马克思哲学内含的历史维度、现实精神。  相似文献   
127.
128.
电商标价错误案引发两岸民法学界对传统意思表示错误制度之共同关注.台湾地区民法错误论源自罗马法一德国法传统,并受到日本法的一定影响.在错误类型上,台湾地区民法沿袭德国“内容错误”与“表示行为错误”之界分,性质错误“视为”内容错误.在错误撤销上,创造性地增加了表意人过失要件之限制,相对人之可归责性亦成为影响表意人行使撤销权之考量要素.两岸民法错误论存在着内生机理上的共通,使得大陆民法错误论寻求台湾地区经验之借鉴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29.
在生态伦理学的发展中,持德性论视野的学者提出了以人类主体的生态美德研究来替代抽象形式的生态道德规范研究的观点。这种观点虽然对几十年来占主流地位的规范论生态伦理观的局限有重大的突破,但是它完全否定规范论视野在生态伦理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则是非常片面的。生态伦理学应该实现以德性为主规范为辅的视野融合,才能符合这门学科的理论真谛与实践需要,取得健康和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130.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年光辉历史征程中,探索出了一条既不同于苏联模式的发展道路,也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而是独具中国特色和中国风范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根本目的在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华民族种出的文明之种、开出的文明之花、走出的文明之路、结出的文明之果。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步履维艰的,频繁遭到来自国内外敌对势力的蓄意挑衅和恶意抹黑,他们通过“历史终结论”“主义失败论”“西方中心论”“国强必霸论”等奇谈怪论来蛊惑世人,想借此扳倒他人、抬高自己。然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成功实践,以“文明借鉴”“文明创新”“文明再造”“文明共存”分别破解了“历史终结论”“主义失败论”“西方中心论”“国强必霸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