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6篇
  免费   1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0篇
法律   401篇
中国共产党   24篇
中国政治   82篇
政治理论   14篇
综合类   12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7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今年3月21日晚,市高级法院原副院长、市关心青少年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嵇昆梅,接到了小青(化名)的电话。"奶奶,多亏了有您的帮教,我又减刑了。今年10月底,我就出少管所了。您的好,我一辈子都记着。"2004年11月,小青还不满17周岁,却因盗窃、抢劫,被判12年刑  相似文献   
22.
周颖 《前沿》2012,(5):85-87
假释自诞生以来,已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并表现出持久弥新的旺盛生命力。在当前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框架下,通过制度重构建立新型的假释适用机制,以顺应刑罚轻缓化和刑罚非监禁化的趋势,实现假释制度的普适性、完善性、科学性、创新性和务实性,以求假释固有功能效应的充分发挥。本文从假释的条件、假释案件的办理程序、假释后的监督执行等方面提出见解,探讨如何改进和完善我国假释工作,使假释制度为实现刑罚的目的而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3.
《农村青年》2011,(1):44-44
问:我亲属因犯罪被判有期徒刑13年,我们都劝他好好表现,争取减刑,请问我国法律关于减刑是如何规定的?  相似文献   
24.
谭尘 《犯罪研究》2014,(3):60-65
2013年11月12日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这个涉及改革重大问题的纲领性文件中专门要求:“严格规范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程序,强化监督制度”。深化与完善减刑、假释监督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言而喻。本文通过分析《刑事诉讼法》、《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等法律规定修改实施一年来J检察院开展减刑、假释检察监督的情况,探讨新刑诉法框架下减刑、假释同步监督的重点和难点,进而提出强化检察监督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25.
王莹 《法制与社会》2011,(34):270-270
据相关报纸报道了死刑犯希望捐献器官已获得减刑的文章后,引起社会各界的讨论,死刑犯捐献器官究竟是良心发现还是预谋减刑?当然,这里又引发出一个问题,是不是该废除死刑?  相似文献   
26.
在基层检察院监所科对社区矫正工作监督检查过程中碰到的假释罪犯社会危险性评估问题主要涉及假释罪犯罪行、悔罪表现、立功表现、经济条件、就业状况、周边环境等等方面。本文将从这些方面提炼出假释罪犯社会危险性评估的前提、基础、预判机制,并进行详细分析,从而初步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假释罪犯社会危险性评估机制,为我国假释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合理有效的运用做出绵薄的贡献。  相似文献   
27.
1897年至1914年,德国殖民者侵占了我国青岛,在青岛实行了一系列的殖民统治政策,在司法治理领域针对华人采取了行政与司法合一的区公所制度,这一制度既延续了中国古代的行政兼理司法的传统,又带有西法现代法治的色彩。  相似文献   
28.
《学理论》2013,(36)
减刑制度源自和服务于刑罚目的,其主要理论基础是报应与功利有机统一,在报应基础上和限度内对罪犯予以不同程度的减刑,既达到惩罚犯罪和预防犯罪的目的,又可以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在减刑性质问题上,减刑是对终审判决所确定的刑罚的变更,归属审判权范围,应由法院经审理确定。主张减刑是对刑罚执行方式的变更从而将减刑权纳入刑罚执行机关的观点是脱离我国国情的理想化观点。在减刑功能方面提出了调控过剩刑罚、稳定监管改造秩序、减少行刑资源消耗的三大功能。  相似文献   
29.
2010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见》,其中第43条规定:?时减刑。假释案件,要采取开庭审理与书面审理相结合的方式。对于职务犯罪案件,尤其是原为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罪犯的减刑,假释案件,要一律开庭审理。对于故意杀人.抢劫、故意伤害等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暴力犯罪分子,有组织犯罪案件中的首要分子和其他主犯以及其他重大,有影响案件罪犯的减刑.假释,原则上也要开庭审理。”这一条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必须通过开庭审理的减刑假释案件类型,强调了原则上应当开庭审理的减刑假释案件类型。在《若干意见》公布实施后,各地法院陆续开庭审理了一枇减刑假释案件,积累了一些对此类案件开庭审理的经验,但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改革中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30.
佚名 《政府法制》2012,(23):21-21
俗话说,知识就是力量,读书改变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