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7篇
世界政治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47篇
中国共产党   83篇
中国政治   54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01.
在我的办公桌抽屉里,存放着发展党员大会的表决票,其中有一张弃权票。那是全厂试行“发展党员票决制”时产生的第一张弃权票,而它所表决的对象正是由我负责培养的发展对象。我一直保存着这张弃权票,是时刻提醒自己,作为入党联系人,不能因为他有优秀的一面而忽视他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2.
刘安清 《中国监察》2008,(18):63-63
我是一名镇纪检监察干部,办公桌上总是摆放着《中国监察》。从阅读和学习《中国监察》中,我不仅熟知并掌握了纪检监察工作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更坚定了做好工作的信心。在我的倡导下,我镇的订阅数量由原来的一份增长到三十份,全部及时发放到镇班子成员及村干部手中。  相似文献   
103.
中原 《今日广西》2008,(2):79-79
“原本以为他是一位稳重成熟的管理人员,但当我看到他办公桌上摊开的几袋吃了一半的零食时,我立刻开始考虑适合这个岗位的其他人选了。”  相似文献   
104.
《新湘评论》2010,(11):48-50
见证毛泽东繁忙工作的还有办公桌上一盏绿色的台灯。这盏景泰蓝台灯高36厘米,淡绿色绢布制成的灯罩呈波浪形的褶皱。灯柱为瓷质,上有规则图案。台灯的开关和电源线装在用细木制成的底座上。台灯经常通宵达旦地亮着,由于彻夜照明,灯罩曾被烤燃。它映照出开国领袖毛泽东为国事辛勤操劳的身影。正如当时一首流行歌所唱:“毛主席窗前一盏灯,春夏秋冬夜长明,伟大的领袖灯前坐,铺开祖国锦绣前程……”  相似文献   
105.
顾育豹 《党史天地》2009,(11):36-37
1979年秋,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的办公桌上,放着20多张由全国各地演员扮演的毛泽东的彩色照片。叶剑英拿着放大镜,凝神注目地一张又一张审看,后又好一阵地比较。总是难下决断。  相似文献   
106.
刘少奇使用过的办公桌 在湖南刘少奇同志纪念馆中,收藏有一张20世纪60年代刘少奇在北京中南海福禄居使用过的木质棕黄色办公桌。这张办公桌左边部分有四个抽屉,中间部分有一个抽屉,右边部分上面为抽屉,下面为小柜。该办公桌保存完好,但色彩陈旧,桌面漆皮上有几处杯底烫痕,桌面上还有一处烟头烫痕。2006年11月,经湖南省文物鉴定专家组确认,该办公桌为国家一级文物。  相似文献   
107.
徐阳 《法庭内外》2010,(8):19-21
2010年新年一过,北京某外企人力资源部的办公室里来了一位不速之客。她并不是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却每天都来上班,就坐在人事经理刘凯的办公桌旁边,喝着茶水看着报纸,中午自备午饭和水果,困了就趴在桌角睡一会儿,跟刘经理一起按时上班,按时下班。这种状况持续了一周,这位不速之客肯定不是找地方休息的,是来讨债的还是讨说法的?大家议论纷纷。这不速之客是谁呢?她来这儿的目的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08.
跨国追赃     
《天津检察》2006,(4):59-59
2005年7月的一天,一封举报信裹挟着酷暑的余热,摆在了天津市人民检察院举报中心的办公桌上。几个小时后,管辖区院——和平区人民检察院便接到了市检察院批转的相关材料。于是,一场跨地域、跨国界的反贪行动悄然拉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109.
小巧实用的“防灾应急箱”作为经常发生地震的岛国,日本在防震方面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比如,在日本的各个大公司,员工的办公桌下都有免费配置的“防灾应急箱”,就是很有特色的对抗地震的手段。这种“防灾应急箱”体积不大,内部配置略有差别,大体可以满足地震发生时幸存人员的自救需要,可以最大限度地延长幸存人员等待救援的时间。  相似文献   
110.
“你们爱看哪本刊物,有何理由?”一次闲谈,我和几位同事扯到这个话题。“论熟悉程度,当属《当代党员》!”对第一个问题,同事们异口同声。可是,对于第二个问题,我们却各持己见。“以往在学校教书时,我经常看到校长办公桌上摆放着《当代党员》。一次,我随手翻看了一会,感觉这份刊物很有深度,文章也很生动,一来二去竟上瘾了。”一位美女同事道出她的理由——“可读性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