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17篇
中国政治   11篇
综合类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在手印鉴定工作中,卷宗材料上红色印油捺印指纹是一种常见检材,大多检材红白反差正常,使用常规检验方法可以完成鉴定。但实际工作中却发现一定数量的“红色犁沟、白色纹线”的特殊现象,为了探究红色印油捺印指纹特殊现象的形成机理,经过查阅文献和实验研究,得出这一特殊现象与捺印力度有关,且使用重力度捺印会导致红白反差异常现象,并结合研究结论和工作经验,对今后同类鉴定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2.
印泥的故事     
杨忠明 《检察风云》2011,(22):88-90
印泥小议 相传唐代已有印泥,宋代以水或蜜调朱砂而成。旧时印人、画家有的喜欢自行研制印泥,其配方、制法各异,不轻易外传,旧方中亦有加入中药材十余味。  相似文献   
23.
印章防伪技术包括印痕防伪和印泥印油防伪,其中印泥印油防伪技术是印章防伪技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目前在国内印泥印油防伪只限于荧光加密防伪,已不能从根本上达到防伪的目的。运用多色反光材料、有机物质和印泥,进行精工合成的新型防伪印泥以良好的性能保持印泥的本质不变,又能在印文中显现出不同颜色和不同大小的反光点,可以判断文件制成时间,有很好的防伪效果。  相似文献   
24.
文章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中的衰减全反射(水平——ATR)技术无损测定了纸张上的10种红色印油,根据其红外光谱的特征吸收,可将10种印油分为2大类7种。该技术具有快速、准确和不破坏样品等特点,为印油的检验提供了一种适用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5.
鉴别印章真伪或印泥、印油材料是否相同,是侦破和证实经济犯罪的重要技术手段。鉴别印章所用印泥或印油材料是否相同的方法很多,但多为有损检验。本文采用紫外-可见反射光谱及荧光光谱分析法,利用导数光谱,对10个不同品牌的印泥所形成的12个印章样品进行了直接测试,根据被测样品的峰位和半峰宽度,区分鉴别不同牌号的印泥,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26.
利用付立叶变换显微红外光谱法中的Micro-ATR技术无损测定了纸张上的10种红色印油,结果表明,纸张上印痕的微区衰减全反射谱图可以明显地识别其色料和溶剂的结构组成,实现有效区分不同牌号印油的目的.  相似文献   
27.
以印油显微红外中红外指纹区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谱图相似度SS、相似度D、夹角余弦、相对根均方误差RRMSE、相关系数法这五种算法对印章印油中红外指纹区进行比对分析。这五种算法的实验结果表明,相关系数法能较好反映谱图指纹区的差异,而其他四种算法不尽理想。运用MATLAB自编程序,进一步利用相关系数法对27种印油不同老化时间的中红外谱图指纹区(1780~720cm~(-1))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运用相关系数法能将印油在不同老化时间下的红外谱图差异性进行一定程度量化比对分析。  相似文献   
28.
研究印泥色料在人为老化条件下的变化不仅能为样本不充分或无比对样本条件下的印文形成时间检验提供可能,还可为可疑文件是否经过人为老化提供判定依据。选用亚信牌、津玉牌等4种不同品牌的印泥,复印纸、信稿纸等3种纸张分别制作了印泥印文的样本,利用UV500-Ⅱ型紫外分析仪对印泥色料进行光老化,利用薄层扫描仪对印泥色料溶解提取率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9.
目的建立环保水性印油印迹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的区分方法。方法采用超声提取与离心,以ZORBAX Eclipse Plus Phenyl-Hexyl(4.6mm×50mm,1.8μm)色谱柱,20mmol/L醋酸铵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结果得到各印油及其印迹的溶解现象及色谱图中特征峰的稳定数据。结论本方法简便、高效,可用于环保水性印油的种类区分。  相似文献   
30.
在侦查凶杀案件中,尸源的确认往往是关键的一步,有时确认了尸源就确定了侦查方向,缩小了侦查范围,对破案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然而现实工作中也会遇到:在根本没有查清尸源的前提下,却宣告破案,并因“杀妻”关押11年,而妻子却平安归来的冤案。而尸源的确定,就目前来说,最直接而又经济的莫非指纹的同一认定,然而又常常苦于指纹库数量的缺少,没有比对的样本,使身份难以确认。其实在公安机关的工作中,已经大量地收集了含有指纹的载体,只是常常被忽视罢了。接受群众的报案笔录,依法传唤来的当事人的笔录等,这些笔录纸常常因笔录制作时的页号处、涂改处、当事人签名处等,捺印着当事人的印泥指纹。如果公安机关能在此基础上,巧妙地加以运用,那么这些笔录纸上的印泥指纹就可能给案件的侦破带来重大的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