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3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367篇
中国共产党   186篇
中国政治   483篇
政治理论   69篇
综合类   32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169篇
  2013年   199篇
  2012年   183篇
  2011年   192篇
  2010年   170篇
  2009年   154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200篇
  2003年   203篇
  2002年   127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141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11.
刑事诉讼监督权是检察机关诉讼监督权的核心,包括侦查监督权、刑事审判监督权、刑罚执行监督权,其中,侦查监督权包含刑事立案监督权.诉讼监督机制是实现诉讼监督权,达到诉讼监督效果的途径.为解决影响司法公正的突出问题,应在现有法律框架内,对刑事诉讼监督机制予以完善与创新.  相似文献   
112.
一、现实问题——司法公正与高效公正和高效是司法工作的基本内涵和永恒价值追求,也是法治建设的基本要求。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人民司法事业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快速发展而取得长足的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体制在不断改革中建立并完善起来,发挥着保障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是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依法治国迈入新的阶段。我国法治建设的重点和方向从确立法律向有效实施法律转变。法律实施包括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等各个环节,其中司法发挥着至关  相似文献   
114.
2010年11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案例指导工作的规定》。寥寥千言,却在法学界和实务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专家学者和知名律师普遍认为,这是中国法制建设和司法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历史性事件,是建立中国特色案例指导制度的创举,对于克服"同案不同判"、实现司法公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5.
姚迪 《法制与社会》2011,(35):273-273
法理学意义上的新闻自由是指媒体可以独立地行使社会监督权利,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所追求的目标,然而新闻自由与司法活动势必会在社会领域内发生冲突和矛盾,从而影响到司法公正的原则,这同样是我们不能回避的问题。现阶段在我国尚没有专门性的新闻法规的情况下,如何运用现有的法律规范达到法理学意义上的新闻自由与司法公正的有机统一,值得我们去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116.
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时代,只有发展到一定程度,它的媒体舆论才会出现一种相对活跃的场面;物质基础足够丰富,社会氛围足够宽松,才容许各类媒体参与其中。现在社会上各种声音越来越多正是说明我们国家的文明程度越来越高。但是,媒体终归是媒体。它不能替代司法审判的地位,否则就会有牝鸡司晨的嫌疑。那么,这就亟需我们划清司法审判与新闻舆论监督之间的界限,把握好司法公正与新闻舆论监督问的平衡。  相似文献   
117.
孙永杰 《法制与社会》2011,(1):115-115,119
米兰达公告以保证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而闻名于世。然而,从“米兰达公告”反思我国的司法,司法权的行使者如法官仍然是司法程序的当然支配者,绝对的主角,他们理所当然的控制司法程序的进程,却在很多情形中剥夺了当事人的权利。  相似文献   
118.
论点辑要     
《中国审判》2011,(7):101-101
毋庸讳言,我国现行的人民陪审员制度要想达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中设立的“促进司法公正”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无论是“1+2”还是“2+1”的合议庭组成模式,势单力孤的陪审员要想避免成为职业法官的陪衬或附庸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要让陪审员真正发挥“促进司法公正”的陪审作用,就必须增加陪审员在合议庭中的数量。近年来,一些地区的司法机关也在大胆地进行改革试验。  相似文献   
119.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司法的根本职责和终极目标,然而,司法权是一种不同于其他公权力的判断权,司法公正的实现并非法律自动推演的结果,而是法官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的结果。诉讼过程的每个环节,无不蕴含着法官个人的主观评价和判断。从一定意义上讲,裁判是否公正不仅有赖于法律规范的实施,而且有赖于法官良知的评断,司法判决是经过法官良心过滤后的法律,法官良知才是确保司法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因此,法官良知的培育和维系对于维护司法公正来说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0.
林荣先 《传承》2011,(5):84-84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方针,要实现这个目标,政法系统除抓好干警"八小时以内"的管理外,应该加强对干警"八小时以外"的管理。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抓好干警"八小时以外"的管理将能促进司法公正,树立起人民法官、人民法院良好的社会形象。而干警"八小时以内"的管理有现行的各种规章制度约束,"八小时以外"的管理没有现成的规章制度规定,那又如何进行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