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63篇
  免费   158篇
各国政治   29篇
工人农民   212篇
世界政治   305篇
外交国际关系   37篇
法律   5522篇
中国共产党   810篇
中国政治   1933篇
政治理论   229篇
综合类   1244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129篇
  2020年   144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132篇
  2015年   258篇
  2014年   770篇
  2013年   768篇
  2012年   798篇
  2011年   839篇
  2010年   749篇
  2009年   771篇
  2008年   883篇
  2007年   607篇
  2006年   569篇
  2005年   429篇
  2004年   380篇
  2003年   352篇
  2002年   355篇
  2001年   310篇
  2000年   338篇
  1999年   103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01.
按说精明的人办事都该能力强,否则我们重视人才干什么。可是如今在某些领域精明的干不过木讷的,机灵的不如憨厚的。比如在广州、北京等地的房地产市场中,老板们通过一系列的数据看出,那些精明强干、头脑灵活的售房人员的销售额大多不如那些看起来朴实、反应也木讷,不太善于推销自己公司商品房的售楼员业绩好,那些外表漂亮、能说会道的售楼小姐更是糟糕,反倒是那些相貌平平,智商和知识水准在买房人之下的售楼小姐,销售业绩非凡。  相似文献   
102.
所谓骗逃铁路运费的行为,是指以铁路运输合同的“合法形式”为掩护,匿报货物品名、性质、重量、数量,以相对较低的货物运价号替代相对较高的运价号或者以相对较少的重量(数量)替代实际承运的重量(数量),甚至以重复使用货票隐瞒货物运输真实情况等为手段,不支付或者少支付对价,致使铁路所付出的劳务本应得到的财产性利益不能依法实现,具有隐蔽性强、情况复杂、界限模糊的行为。从目前查办案件的实际情况看,共有十几种骗逃铁路运费的方法、手段。最为常见的是匿报货物品名少支付运费。  相似文献   
103.
104.
简讯     
《工会博览》2006,(5):34-34
近日,宣武区总工会免费为残疾人、下岗失业人员举办了送温暖、送岗位手工编织品展示与再就业招聘洽谈活动。近30名自谋职业人员带去手工编织品350余种参展,其中有体现节日气氛的灯笼、中国结、绢花;有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戏剧脸谱;有实用价值的生活日用品等,销售金额1850元。  相似文献   
105.
1997年2月,康嘉公司委托豫园公司进口一批废电缆,国嘉公司为其提供了担保并向豫园公司出具担保书一份。在康嘉公司与豫园公司签订的《代理进口合同》中除约定康嘉公司必须按时履行付款义务外,还约定国嘉公司对康嘉公司应负的义务承担连带责任。康嘉公司、国嘉公司、豫园公司三方均在该合同上盖章确认。  相似文献   
106.
107.
108.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风险防范意识的提高,保险意识已深入人心,在繁荣发展的保险市场背后,由于保险法规不完善,以及保险从业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等原因,保险合同纠纷不断出现。本案即是一起因投保人带病投保,保险人拒付保险金案件。关于带病投保导致的保险纠纷,各地人民法院都相继受理过,由于认识的差异,导致迥然不同的判决结果。本文一管之见,以求与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109.
国际私法规则层面关于国际消费者合同的法律适用有以下几种情况 ,即适用当事人自主选择的法律 ,适用与当事人或交易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 ,适用消费者惯常居所地法 ,适用强制性规则等。同时 ,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又给国际消费者合同的法律适用带来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0.
随着经济的繁荣,经济活动频繁,无效合同大量出现,其功能也被过分夸大,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障碍。《合同法》要强制有过错的当事人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返还财产便是其中之一。因合同无效而返还财产并非民事责任,而是合同无效自然产生的法律后果,其规定的基础是公平正义、诚信和禁止权利滥用等位阶较高的原则,排除意思自治的适用。合同无效而返还财产的理论依据是基于所有权的回归力。若让与合同无效,真正所有权人能否要求第三人返还财产,应依让与财产和让与行为的性质及第三人取得是否善意等诸因素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