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3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10篇
中国政治   22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木基元 《今日民族》2008,(5):F0003-F0003
4月18日.为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30周年,由香港国际创价学会、云南民族博物馆共同主办的《与自然对话——池田大作摄影展》在云南民族博物馆开幕。云南省政协副主席倪惠芳,省级老领导陶昌廉、黄光汉等出席了开幕式.中共云南省委副秘书长李森,省外办主任周红、副主任甘雪春,省民委副主任木桢、省文化厅副厅长范建华,云南大学、省文联、省摄影家协会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与数百位各界人士共同参观了展览。  相似文献   
32.
本文主要根据笔者在东京高等法院出庭作证的“鉴定书”和“补充意见书”,针对日本政府的“《中日联合声明》放弃论”和“日华和约有效论”的观点和主张,从国际法和一般法律原则的角度,结合历史事实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在驳斥日本政府反论的同时,论证了中国民间战争受害者拥有对日索赔的权利。  相似文献   
33.
贾伶 《友声》2009,(1):14-16
<正>古都迎盛会2008年10月28日至30日,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一座享有"世界上仍然活跃着的古老城市"和"香城"、"东方之珠"等无数美誉的西亚古都,张开双臂迎接远道而来的友好使者——中阿友好代表团。110位中国的友好使者们与阿拉伯国家联盟及18个阿  相似文献   
34.
在迎接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30周年到来之际,胡锦涛主席应邀在鲜花盛开的5月上旬对日本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中国国家主席时隔10年对日本进行的国事访问。十年来,中日政治关系的发展经历曲折。由于小泉纯一郎2001年主政后,在事关中日关系政治基础的历史问题上,一再制造困难,致使中日关系一度降到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最低点,直到2006年日本政局变化,安倍晋三出任新首相,中日关系才出现转机。从安倍首相2006年10月对中国的"破冰之旅",到温家宝总理2007年4月对日本的"融冰之旅",再到福田康夫首  相似文献   
35.
30年前,日本处于经济高速增长期,在亚洲国家中率先实现现代化。中国则值改革开放之初,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两国于1978年签订和平友好条约,中国明确改革开放方针后,日本政府即向中国提供政府开发援助(ODA)并始终支持中国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36.
中日复交是新中国外交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中日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实现不仅标志着中日两国长期敌对状态的结束,而且也意味着中日两国和平友好新时代的来临。中日复交谈判能在短短四天取得突破,是与当时有利的国际政治背景和富有成效的前期准备工作分不开的。中美关系的历史性缓和是实现中曰关系重大突破的前提条件,毛泽东“一条线”外交战略是中日关系得以迅速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37.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作为战胜国对日本国主权限制的结果,《日本国宪法》第9条明确规定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旧金山和约"签订后,宪法第9条被日本政府解释成为其宗旨并不否定独立国家固有的自卫权。然而这样的解释既偏离了宪法第9条的宗旨,也不能满足日本右翼势力的军事强国的愿望。此后,日本右翼势力曾先后掀起过数次改宪浪潮,意欲废弃宪法第9条。2014年日本内阁会议决定修改宪法解释以解禁集体自卫权。本文以《日本国宪法》和国际法为视角,就日本政府和修宪阵营歪曲和平宪法的理论进行梳理和分析、并就限制日本主权的期限和修改、废弃和平宪法的条件等问题进行了论证,阐述了修改日本和平宪法不属于日本国排他性的主权事项。  相似文献   
38.
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关系史上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这一天,中日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声明,决定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联合声明的发表使中日两国人民为之奋斗了整整20年的邦交正常化终于实现了,这是新中国外交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毛泽东、周恩来、田中角荣、大平正芳等都为此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39.
王树恩 《党史纵横》2012,(11):54-56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由于在"反霸条款"存有分歧,中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的谈判并不顺利。1978年,国际形势的变化为中日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中日双方都有意推动旨在缔约的会谈。但是,就在中日缔约谈判准备再开之际,1978年4月中下旬发生的"钓鱼岛事件"却使谈判险些夭折。此次事件在中日关系史上非常重要,但由于档案材料的相对缺少,其过程鲜为人知。本文根据笔者搜集的材料,就此事件的来龙去脉加以梳理。  相似文献   
40.
10月的北京,秋光正好。国家主席胡锦涛24H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来华出席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的日本首相麻生太郎。随后,双方共同出席了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0周年招待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