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3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1篇
法律   27篇
中国共产党   350篇
中国政治   303篇
政治理论   200篇
综合类   19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科学方法是构成科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任何理论研究总有贯穿其主体的某种思维方法,唯物史观的创立过程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在唯物史观形成过程中,文章试图对批判的方法、经验研究的方法、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52.
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根本主体和真正英雄,是推动历史前进和社会变革的最终决定力量。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作为执政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只有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中作表率,才能树立党和政府的威信,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我们的事业才能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一、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重  相似文献   
53.
群众路线植根于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形成于党的长期革命斗争实践,发展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深刻诠释了“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执政理念和人民情怀。党的90多年的历史告诉我们,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只有坚持这条路线,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党才能站稳脚跟,并不断开创新境界、取得新胜利。  相似文献   
54.
杨维军 《人大研究》2001,(12):28-2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同志在世纪之交的背景下 ,观察国际国内局势取得的重要成果 ,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强烈的现实性。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和具有决定意义的方面。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是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出发的。唯物史观认为 ,“在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 ,生产力是最终的决定因素 ,它从根本上决定并制约着全部社会生活领域 ,从根本上决定并制约着人类总体历史的进程及趋势。”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在生产方式和整个社会系统结构中 ,生产力是最活跃、最积极、最…  相似文献   
55.
唯物史观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内在统一的。邓小平在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所提出的一系列论断 ,既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也对丰富和发展唯物史观作出了重要贡献。研究邓小平对唯物史观的发展是深化研究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56.
《湘潮》2007,(6)
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核心。马克思认为,生产力的发展使生产高度社会化,要求未来社会建立社会所有制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并以自然人联合体的方式组织生产,才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放和发展劳动者。生产力是选择所有制形式最根本的标准。  相似文献   
57.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两大发现之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最具创新精神的一部分,要坚持唯物史观,必须完整地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原则的经典表述,了解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从而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  相似文献   
58.
为了实现人的解放,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里,完整地提出了他的新技术观.马尔库塞的新技术观体现了他的政治抱负,是他的技术政治观理论构想的系统化.马尔库塞的新技术观既不同于技术悲观主义,也不同于技术乐观主义,而是一种乌托邦式的技术现实主义.它关于资本主义制度下滥用技术造成对"自然的暴行"和对人的本性压制的揭露,不乏真知灼见,也需要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进行解剖.  相似文献   
59.
胡伟 《世纪桥》2008,(12):65-66
早期的马克思完成思想和政治上的转变,对其创立唯物史观起到重要作用,使马克思从黑格尔唯心主义和费尔巴哈形而上学史观中解放出来。在实践活动中,随着马克思对劳动异化理论、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本质、社会生活的本质、认识的本质以及新世界观的本质和功能等进行了科学阐发,标志着唯物史观的基本形成。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等重要思想,全面概述了唯物史观,1847年11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唯物史观全面问世。在以后的社会实践中,马克思通过书信等形式不断丰富和发展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60.
世界文化产生之后,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究竟如何?民族文化的未来趋势究竟如何?马克思在多部著作中都进行过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