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4篇
  免费   45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15篇
世界政治   47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1188篇
中国共产党   66篇
中国政治   244篇
政治理论   54篇
综合类   39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74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54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77篇
  2008年   163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各国为了保护劳动者在生产工作中的工伤事故,大多都采取了工伤保险制度来保障劳动者以及家属的基本生活.工伤事故责任是一种责任侵权,或是雇主对员工的责任侵权或是第三人对员工的责任侵权.正是因为工伤事故责任划分的复杂性,于是就出现了侵权赔偿与工伤保险的竞合.本文从工伤事故的概念,原因等多方面,对国外及我国对于工伤事故中的责任侵权和工伤保险在司法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提出笔者的建议,希望对我国工伤赔偿制度有所推动.  相似文献   
172.
我国立法的不统一不协调,导致赃物善意受让人的利益保护长期处于被忽视被排斥的尴尬境域。保护赃物善意受让人的利益具有法理之应然性与伦理之正当性。为了更好地保护“善意”交易,应赋予赃物善意受让人多元化的救济途径,现行立法理念与执法机制应当适当的革新。  相似文献   
173.
刑事追赃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刑事法律中,赃是一个语义丰富的综合体,包括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财物、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三个有机组成部分。追赃是刑事诉讼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质属于刑事附随性行为。当前由于追赃法律制度体系不够健全,部分执法司法机关对其重要性欠缺认识,随意性较大,侵害了合法财产权利人的权益,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关注。我国应当按照刑事诉讼规律和原则科学、严格地规范追赃行为,在刑事诉讼法中建立与对人身的强制措施相应的对物的强制措施体系以及善意取得阻却制度、追赃不当的救济制度,规范发还程序,注意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利,从而使追赃活动进一步发挥应有的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174.
周娆  王琳 《法制与社会》2010,(19):39-40
从为第三人利益合同在世界范围的发展现状来看,我国民法亟待弥补此项制度空白。本文拟从比较法视角、法理基础、现有制度基础等方面分析在我国确立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的可行性,并结合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的权利义务内容对我国合同法提出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175.
<正>王曼、寇宁(华北电力大学)日本的"小小善意"运动目的是加强公民的社会道德教育,内容主要是鼓励青少年勇于对周围人表达自己的善意,并将自己的善意传播到社会上每个角落。该运动开展40多年来,吸引企  相似文献   
176.
177.
178.
由于注册会计师对第三人的民事责任恰恰处于契约责任与侵权责任交叉的模糊地带,原来的法理不得不做出某些变通,以维持契约、侵权两分的基本结构。有鉴于法学本身的形式理性有伤害解决对策的风险,本文拟从问题的经济基础出发,简要的分析和探讨了民法对这个问题的解决路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179.
张海莹 《青年论坛》2005,(4):113-114
善意取得制度是适应商品经济发展需要而产生的一项交易规则。善意取得是所有权取得的一种方式,是对原所有权人正当权利在特定条件下的否定,有其严格的构成要件。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动产和不动产都应适用善意取得制度。  相似文献   
180.
善意取得制度是一项古老的民法制度,也是民法的基本制度之一,其主旨在于保护交易安全、稳定经济秩序。本文以一个新的视野从善意取得制度的滥觞、理论基础、构成要件及其法律效力等方面论述了善意取得制度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